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本然”和应然的哲学之辩
 
更新日期:2020-11-02   来源:   浏览次数:23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本然与应然是一对共存的矛盾体人同时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二者同在。自然的社会人或者社会的自然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二者不可偏废。在

 
 1、“本然”与“应然“是一对共存的矛盾体
人同时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二者同在。自然的社会人或者社会的自然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二者不可偏废。在教育范畴中,“本然”教育和“应然“教育是一对无处不在的矛盾体。教育家们往往在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同时,又强调教育要回归和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同样,在强调回归和发展人的本性的时候,又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马克思论述了人的本质的二重性,他认为首先人是社会类存在,实践是人猿揖别的重要标志,人在实践和劳动中形成了人的社会关系。但是,他也认为,人无法摆脱自然,无法完全独立于自然。
马克思说“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他的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之前,把人的本质描述为抽象的“应然之人”的理论,以及费尔巴哈本人虽然主张从人的关系去把握人的本质,却停留于“抽象的人”和“现实的、单个的、肉体的人”的理论。在马克思看来。在“人的自然化”的过程中,人首先是自然体,人类在属于自然体的这个基础上制定符合人的一切文化与道德。如果人类在发展中忘掉或漠视人的自然属性 ,那么,由此建立的一切“上层建筑”都不是稳固的。因此,人的实践必须在“合目的”的基础上暗含“合规律”。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是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把外在的“种的尺度”与主体的“内在尺度”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人才能得到全面实现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它们的产生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直接作用的结果。生产劳动正是经济基础的这种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劳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决定人的发展水平的直接因素。在当前阶段,由于经济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阶段,工业机器人还没有完全取代人工劳动,因此,相应的教育理念上的反映必然是应然教育能大行其道。但是,人从片面到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社会生产和社会道德相互作用的历史进程,也是人的思想道德、智力、体力相互作用、发展的历史进程。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这一进程发展到共产主义阶段上,摆脱了分工桎梏,获得彻底解放的人。这种人必然是德、智、体三者的高度的统一完善,即具有高尚道德、智力体力充分发展的新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一科学概念的精髓所在,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2、“本然”教育不可废,“应然”教育要慎重
“本然”教育不可废。有人认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 ,人的自然性就不属于教育的范畴。因为 ,即便没有教育 ,人作为生物也本能地会追求物质利益以满足生存需要 。因此 ,自然性是天然存在于生命本能之中的,它不需要教育。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人的自然性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并非指其动物性。而是指其作为“类的存在”的一切天性。如吃的需要,爱的需要、纯朴、无私、美感、善意、友好等等,这些都是存在于自然人身上的天性。而对人的天性的发展与完善,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礼记》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意为不断发扬人本身的天性,亲(新)民意为不断去掉人身上后天所蒙受的污垢,保持人与生俱来的美德,这样才能止于至善。充分说明了教育对保持和培养发扬人的自然天性的重要作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本然”和应然的哲学之辩

下一篇: “本然”和应然的哲学之辩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