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质公园规模大、数量多
自2000年原国土资源部启动“国家地质公园计划”以来,在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我国地质公园快速发展壮大。截止2019年,已先后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219个、省级地质公园343个,并拥有世界地质公园39个,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地质公园因以山、川、湖、海等地质遗迹为主体,故往往规模巨大,面积在上百平方公里至几千平方公里不等。在我国的39个世界地质公园中,面积在500km2以上的有22个,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有14个。贵州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也达到了134.57km2,广阔的面积使公园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承载能力,为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场地。
(二)研学教育资源丰富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推荐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18〕45号)要求,申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主体必须是具有优质资源的单位,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工和自然生态五大板块,其中自然生态板块包括自然景区、城镇公园、植物园、动物园、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国家海洋公园、生态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基地等单位。地质公园作为一类自然公园,无疑拥有最好的地质遗迹等自然资源,能够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树立爱护自然、保护地球的意识。
1. 地质资源
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包括丹霞崖壁、丹霞石峰、丹霞石柱、大型单体洞穴、蜂窝状洞穴、天生桥等各类正负丹霞地貌形态,同时在红层之上发育各式单级及阶梯状的瀑布群,形成了赤壁丹山、飞瀑流泉等优美的地质景观,另外公园内还有峡谷地貌、风景河段、古生物化石、古崩塌堆积体、小型构造等地质遗迹。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所蕴含的知识涉及中小学的地理(自然地理)、物理、化学、科学、生活与科技、数学、语文、英语、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内容,是进行相关学科实践教育的重要资源。
2. 生物资源
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气候温润,生态条件优越,生境异质性高,是理想的生物栖息地和珍稀生物避难所。公园内动植物物种丰富,有植物1748种,动物1808种,以及部分洞穴动物,并有大面积的孑遗植物——桫椤。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1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28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入的近危-极危物种有104种;地方特有植物有21种,植物变种有100种;地方特有鱼类有12种。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型以泛热带型居多,动物分布型以东洋型为主。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表现较高的自然遗产价值。这些生物资源所蕴含的知识涉及中小学的生物、化学、科学、生活与科技、英语、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内容,是进行相关学科实践教育的重要资源。
3. 人文资源
赤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位于黔北边境门户和水陆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咽喉要塞。明代起就在此地屯兵设防,发生过多次战争。长征时,毛主席曾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成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配合地方武装部队在此地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剿匪斗争。此外赤水还保留有多处文化古镇,其中建于南宋的丙安古镇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于明末清初的大同古镇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些人文资源所蕴含的知识涉及中小学的地理(人文地理)、历史、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语文等学科的教学内容,是进行相关学科实践教育的重要资源。
(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地质公园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设地质公园博物馆和科普场馆以满足科普教育的需求。赤水丹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完成了众多建设项目及基础设施,为地质公园的建立、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自2012年4月,赤水丹霞获国家地质公园资格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建有完善的导示系统、内外部交通、配套设施、地质公园博物馆、科普教育区、影视厅等;后在2016年建设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过程中,又对公园的科普设施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目前,公园已具备开展研学活动的软、硬件条件和研学旅行团体的接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