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医药卫生 » 正文
浅谈中医思维方式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更新日期:2020-11-05   来源:   浏览次数:77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中医学中,用得比较多的具体科学思维方法有以下几种:1比较比较,即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是分析和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共同点或差异点的逻

 
 在中医学中,用得比较多的具体科学思维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比较
比较,即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是分析和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共同点或差异点的逻辑方法。中医学在临床实践过程以及探索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过程中,普遍地采用了比较方法,如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常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辨证思维。仲景善于将相关的条文、症状、脉象、治法、方药等,进行相应的比较,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掌握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如在论汗症中,将第 12 条太阳中风证的“汗自出”,与 35 条太阳伤寒证的“无汗”相比较,分析“汗自出”为肌腠开泄之象,体现风性疏泄的致病特点,故“名曰中风”;而“无汗”为肌腠闭郁之象,体现寒性凝敛的致病特点,故“名曰伤寒”。
2 演绎
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思维方法。在中医学中,演绎是常被用来阐释生命活动或用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推理方法。例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的观点,正是运用了演绎思维方法,即基于五行学说的生克制化规律,来推论肝病之后必然会传向脾,这是因为在五行的生克制化中,肝属木,脾属土,而木能克土,故当肝(木)病后,必然首先“传其所胜之脾(土)”。由于中医学经常用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等哲学思想,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或用以指导养生和疾病的诊疗。因而,演绎法在中医学中运用也是相当多的。
3.类比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之间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推论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在中医学中,称类比法为援物比类,基于整体观念,常以自然界和社会的事物来和人体内的事物相类比。例如自然界天寒则河水凝结不通,植物的营养多藏于根部,小动物藏于地下冬眠;天温则河水流畅,人亦与之相应。故《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天温则明,则人血淖液而正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沉而卫气沉”。这里将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卫气的沉浮的状态,与自然气候的寒温阴晴变化相类比。如天气温和,日月明朗之时,人体的血液滑润濡泽(即“淖液”),卫气浮行于表,所以气血运行流畅。若天气寒冷,阴翳蔽日,则人体的血液流动艰涩,易致凝滞,卫气也因此沉伏于里。
中医还常用类比法来探求病因。如在自然界,树枝自己是不会动的,被风吹了才动,微风时树叶颤动,风较大则树枝摇动,风太大则整棵树被倾倒,只有风平息了,树才能恢复平静。因此,中医认为,人体四肢和头部不自主的振颤、摇动,严重时人突然仆倒、半身瘫痪等病症,都是风所引起的。
通过把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进行观察、分析、分类,归为由五大类物质:木、火、土、金、水构成。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认为人体的构成也如同自然,也是由木、火、土、金、水五大类物质构成,因而生命的正常和异常过程,均是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互相制约的结果。通过长期的医疗初中和临床观察,将与自然界的木类相似的一类人体组织及功能活动归为“肝”系统。同样,依次归类为“心”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并按照五行生克制化规律依次类比,各赋予相应的特性。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中医思维方式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一篇: 浅谈中医思维方式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