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土元素过于刻意
“娘舅"源自吴语词汇,旧时在上海指坊间生活中讲公正、有威望的长者形象,在邻里纠纷时能出面调解的人称为“老娘舅”。《新老娘舅》2008年以此为名创立,一方面在节目内容上契合,使得调解类节目能给当事人亲近感,拉近距离易让观众信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本土文化的特色,能够区别于同类节目,使之更有竞争力,达到文化输出的效果。节目讲究情、理、法相结合,延续了《老娘舅》中说上海话的特色,采用普通话+上海话的模式,在SMG娱乐频道被调查的十余档节目中,《新老娘舅》的总体评价位居第一,在社会风气和道德影响、感触共鸣两项指标名列第一,在品位格调、了解社会现实等几项指标名列第二,收视率连创新高,在上海形成了“调解就找老娘舅"的氛围。这种元素很容易形成一种文化排斥,使得海派文化中包容性大大降低,使得节目受限于极小众范围,不利于打造城市名片的窗口。
(二)海派精神认同感低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十六字是对上海城市精神最好诠释的。节目希望重新唤回上海本地人这种大气谦和的海派精神。笔者随即收取到了2019年3月份播出的15期节目,发现夫妻间矛盾由6期,子女与父母间矛盾有6期,子女之间矛盾有3期,其中5期涉及财产问题,矛盾的当事双方基本都是一家人。
在《新老娘舅》这个矛盾纠纷集中地地方,思路清晰、客观公正的柏阿姨成为了节目中令气氛不那么阴霾的重要因素,在这个以解决纠纷为主的节目中,调解嘉宾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态度,成为了正面的代表。而节目中的当事双方基本都是负面形象,无论是主动要求调解者还是被调解的对象。矛盾既然出现,则必然双方都有责任,而在节目中的对立位置和情绪,在节目进行中的言语冲突甚至肢体冲突,也使得这种负面形象更加严重。
(三)内外环境难以和谐
《新老娘舅》的演播室设置,采用的是两边对立的做法,主持人和调节嘉宾坐在正中央,画面两边的红色沙发上分别坐着当事双方,这种格局表现了一种对立的紧张气氛,同时演播室的色调采用的主要是红色粉色橘色等暖色调,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对峙的紧张情绪。节目着力营造家庭的温馨感,让人身处其中能敞开心扉来包容他人。
以《新老娘舅》为代表的沪语电视节目是当今探索沪语文化传播的最新的模式,但这种模式游离于人们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以至于无法立足于各方需求。节目主张包容意识,但是缺难以在节目设置上来包容更多的受众,无法打破对上海的刻板印象。节目内所营造的环境与社会环境大相径庭,人们无法在节目中找到共鸣,只能满足极少数上海本地人的关注,难以达到节目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