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养是公民文化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公民在艺术和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认知、体验、辨识、想象、理解、鉴赏和创造等个体素质和涵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艺术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艺术素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也得到更多地认同,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面向社会需求,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就非艺术专业大学生而言,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在艺术素养的发展方面表现出以下问题:艺术熏陶不足、兴趣和发展内驱力有限、与专业素养并行的艺术训练机会较少等。
1.基础薄弱,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熏陶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但是大部分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应试导向下,更加重视考试科目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导致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于艺术素养发展的关注度较低。同样在高等教育阶段大部分高校更加注重实用性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导致针对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教育也只是停留在开设艺术公共选修课和举办艺术活动的阶段,对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极为有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熏陶不足,其基础相对薄弱。
2.意识受限,自身的兴趣和发展内驱力有限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重视力度不够,在常见的公共艺术课程中,专业知识与艺术知识融合水平有待提升,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而流于形式。与艺术类专业学生相比,非艺术类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深层次感受艺术文化的魅力、系统的学习艺术文化知识的机会较少。非艺术类专业由于缺乏对艺术的理解,往往对其有一定的误解。大部分非艺术类专业认为艺术太过抽象是艺术专业学生或者艺术家应该关心的事,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正是教师的不重视和自身对于艺术素养没有迫切的需求,导致了他们对自身艺术素养发展的忽视。因此我们应从问题的根源上出发,让学生了解到艺术的实际作用,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认可和学习兴趣。
3.实践不足,与专业素养并行的艺术训练机会较少
目前高校大力提倡艺术教育,大都开设了艺术选修课、创办了学生艺术活动和组建了艺术社团,如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一系列戏剧教育项目。但是参加社团或艺术活动的学生当中非艺术专业学生只占一小部分。此外,公共艺术选修课与专业相关性不大,选修此类课程的学生大部分也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因此仅仅依靠大学生社团自发的艺术活动和有限的公共艺术选修课,很难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应探寻一条专业教育和艺术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有针对性的提升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