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时代中国网络问政研究的改进策略及展望
 
更新日期:2020-11-23   来源:   浏览次数:17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理论建构:以跨学科思维完成理论建构与积淀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认为,蓬勃发展的公共领域是民主的基本条件。而网络时代的网络公

 
 (一)理论建构:以跨学科思维完成理论建构与积淀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 Jurgen Habermas) 认为,蓬勃发展的公共领域是民主的基本条件。而网络时代的网络公共空间,就是在传统社会基础上建构了一个广阔的新公共领域——网络公共空间,其形成过程就是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据此角度而言,网络问政的研究其实也是研究网络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因而需要运用跨学科思维来研究。通过理论支撑的基础研究来进行“网络问政”的理论建构和积淀,用“议题群”的形式把“网络问政”研究的各类学科组织起来。例如:把政治学中的协商民主理论、政治沟通理论、民粹主义理论、行政管理学中的服务型政府理论、新闻学中的舆论学相关理论组成“政府公关与舆论引导理论议题群”,基于上述理论结合网络政民互动的政治与社会背景,考察各子议题与“网络问政”研究的匹配度与适用性,从而形成“新的政务公关理论”的理论框架并对原有理论进行修正,如建立VSM模型构建网络问政管理系统研究,从概念和方法论上发展新的研究思路,超越现有的理论、方法和路径;或是超越政治学视野下的跨文化传播研究,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如新闻传播学、历史学、社会学、生态学、国际关系和政治文化研究等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或是将现代化理论、媒介技术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结合,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研究“从政府治理到国家社会治理问题与网民问政的关系、网络问政的新特征和未来趋势”等,完成新一轮理论建构,从而动态、全面地描绘“网络问政”领域的构成要素。 
(二)研究视野:“纵横向”创新议题,跨学科多元研究
首先要突破现有的“网络问政”研究范式,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主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效果转换研究视角。不局限于“具体案例+问题+策略”的研究结构,创新研究议题,丰富研究视角。在“横向”研究视角方面,与“微观”研究结合,从小切入点展开,反映横向面的问题。如增加对不同国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受众研究,研究作为受众的“网民”的个体特征;又如从民粹主义理论出发,对网络问政冲突与舆论矛盾的分析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问政机制研究,以及将网络问政与舆情服务结合,探讨网络问政与政府治理的关系及形成机制研究等,从模糊和抽象下到具体和生动。在“纵向”研究视角方面,可与“宏观”研究结合,从历史人文视角出发,按照时间线条梳理媒介演变历史,开展分层级、分主体下的网络问政研究,探索新时代、新媒介环境下网络问政的新策略与空间治理的有效方式,从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宏观综述经验和提炼理论规律,为促进现代化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实现出谋划策。此外,从政治维度来看,研究视角应该从实体政府等权力部门向网上流动的权力部门转换,探讨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方式和新手段。随着网民主体参与日益常规化,社会中的权力执能部门在去中心化的新媒体革命浪潮中有所消解,社会治理的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不仅局限于现实与强制,还要着眼于协同与价值观的治理,打造新时代的中国商议型的实践问政论坛,向以媒介治理为主的融媒体治理方向创新研究。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时代中国网络问政研究的改进策略及展望

下一篇: 新时代中国网络问政研究的改进策略及展望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