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当前高校学生宿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更新日期:2020-12-01   来源:   浏览次数:16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在宿舍管理上,重事务管理轻集体意识培育。传统宿舍管理理念中,宿舍仅仅是作为学生休息的场所存在,对于宿舍的管理也仅仅局限于为学生提供居住

 
 (一)在宿舍管理上,重事务管理轻集体意识培育。传统宿舍管理理念中,宿舍仅仅是作为学生休息的场所存在,对于宿舍的管理也仅仅局限于为学生提供居住空间、做好公共设施维护、学生安全、宿舍内务等。近年来,为了改进学生宿舍建设,发挥宿舍育人功能,高等学校不断改进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学生宿舍管理的制度和机制,如突出社区理念的“学苑制”宿舍管理模式、突出学生精准化管理的学生宿舍网格化管理模式等,这些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旨在准确了解学生思想和生活动态,及时化解宿舍矛盾,强化学生朋辈教育功能,确实在学生宿舍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减轻了学生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但是,从具体实践来看,在宿舍管理上极易忽视把学生宿舍作为学习生活共同体的理念营造,宿舍卫生环境脏乱差、成员之间漠不关心、宿舍矛盾频发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致使宿舍成员目标分散、我行我素、关系冷淡,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宿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差,对宿舍集体建设漠不关心。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其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问题的出现,从根源上讲,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宿舍就是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家”,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不能脱离宿舍这个集体,要维护好、建设好这个“家”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从学生工作的角度讲,是因为在宿舍成员的凝聚力、集体意识的培养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办法不多的必然结果。
(二)在宿舍建设上,重外力强制轻主体作用发挥。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最高存在是人本身,人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作为一切存在、认识、实践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把自己的言行举止置于自己理性的控制之下,做自己的主人。因此,主体性是大学生成长极为重要的内在根据,集中体现为他们成长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力,是大学生自主成长的前提和逻辑起点。当前,高校在学生宿舍建设上普遍强调外在强制力的作用,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宿舍建设标准、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学生宿舍违纪处理办法等,试图通过建立各种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达到宿舍建设的目的,就效果而言,这些制度机制的完善和实施对于部分自制力、自律性相对较弱的大学生来讲,确实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宿舍是学生的宿舍,他们是宿舍的建设者和美好环境的受益者,在宿舍建设上理应秉持共建共享理念,努力激发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切实成为宿舍的“主人”。从现实情况来看,各种管理制度的实施是否真实完全表达了学生个体愿望值得商榷,甚至有些制度恰恰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各种晚归、熏酒、打架,集体逃课、集体彻夜玩游戏等现象屡禁不止也充分地说明了外在强制效力的有限性。学生个体主体意识没有被唤醒,很多学生不清楚上大学意味着什么?仍然认识不到在宿舍这个集体里珍惜友谊、和平共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等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三)在文化营造上,重整齐划一轻个性打造。近年来,高校高度重视宿舍育人阵地的建设,从硬件设施、制度规范、文化营造上大力投入,不断的改善学生宿舍内外环境,宿舍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宿舍育人功能进一步彰显。但总体来看,这些措施注重了宿舍整体的规划和建设,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认可和张扬,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目前在校的学生已经是“00”后大学生,这一代青年更强调个体价值实现和人格独立,他们有各自的兴趣爱好、生活学习习惯和价值追求,因此,他们同处一室,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宿舍不同风格和特点,有的宿舍成员集体爱学习,在学习上投入的较多;有的宿舍成员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的宿舍成员喜欢文艺体育,而有的宿舍更倾向于在为学生服务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学校在学生宿舍内部文化建设上的整齐划一往往是以牺牲宿舍的个性差异为代价,无法满足每个宿舍个性化的要求,也就很难达到有针对性的宿舍文化建设和育人效果。
(四)在人际关系上,重事后处理轻思想引导。宿舍氛围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近年来,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宿舍矛盾成为了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主要根源,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个体追求、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差异较大,尤其成员个体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多元化特征明显,这些差异都会对共同的群体目标产生离心减弱效应,使得宿舍成员人际关系出现紧张状况。据调查,目前高校学生宿舍关系状况令人担忧,仅四成大学生对寝室关系满意,邋遢帝、熬夜君、冷暴力不断出现,导致宿舍矛盾频发、关系紧张。因此,良好的宿舍关系对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这一认识虽然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工作者的普遍共识,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并协调化解宿舍人际矛盾,全力维护宿舍团结和谐。但是,这一做法突出的问题是重视了事后的协调处理却忽视了事前预防,尤其是将思想引导工作前置做得不够。事实上,很多宿舍纠纷的产生都经历了萌芽—发展—爆发的过程,各种各样宿舍纠纷从出现到最后升级爆发,根本上是因学生集体生活适应性差,过分追求个体需要,协调人际关系经验不足等造成的。学校对学生如何相互融让、互相帮助、充分沟通、协商解决矛盾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在无知和茫然中放纵了事态的发展,导致纠纷的发生。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当前高校学生宿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下一篇: 当前高校学生宿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