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基础》是我校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使学生在理解测量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使用水准仪和全站仪进行小区域控制测量。虽然我校邀请企业专家对该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课程内容始终脱离不了按学科知识体系编排的现象,导致工学不能较好结合、学生职业技能不能得到较好训练。
1、 课程内容布局不够合理,理论教学内容较多
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按学科知识体系编排,教学内容主要按照未来职业生涯中可能使用到的知识进行组织,学生和教师都必须像知识的容器一样储备大量的知识以备不时之需。理论教学内容较多,实践教学内容较少,缺少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与实际岗位衔接不强,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学内容多年不变,等到学生需要运用这些知识时,早已遗忘,又或者这些知识的生命周期早已过期。
2、 学生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高
教师主要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编制课程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上课大部分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太少,纯粹的知识传授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3、 实验教学,缺乏对知识整合应用、迁移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采用先理论后技能的教学设计,学生在理论课程完成后,不能将记忆中的知识转换为技能。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手把手的教,遇到不同实验环境,不能整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不能独立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缺乏创新能力。
4、 考核评价单一
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构成。期末试卷成绩权重较大,按照学校文件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临近考试学生通过老师划重点,死记硬背。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反应学生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