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郑洛新区域建设概况
 
更新日期:2020-12-01   来源:   浏览次数:16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郑洛新区域的基本现状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中原地区的产业中心,是国务院第12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由郑州、洛阳、新乡三市的高新

 
 1 郑洛新区域的基本现状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中原地区的产业中心,是国务院第12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由郑州、洛阳、新乡三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构成。郑洛新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依托郑州-洛阳-新乡地级市,肩负河南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与示范的任务,着力打造国家级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通过布局、革新,从产业联动、空间协同等视角,促进郑洛新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河南省经济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提升中原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中原崛起做出重要贡献。
① 郑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河南首个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管辖面积99平方公里,在2016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新区内汇聚高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产业五大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通过产业布局和自主研发,推动郑州高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
②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河南省首批的两个国家级高新区sui之一,管辖面积110平方公理,依托洛阳雄厚的重工业基础,积极布局轴承、玻璃、材料等特色产业,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生物医药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借助传统装备制造优势和自主研发,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载体,推动洛阳市产业经济发展。
③ 新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郑洛新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北向核心区域,管辖53平方公里,随着开发区建设,吸引了800多家企业入驻,形成了以家电、生物新医药、电器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导的集聚区,借助龙头企业优势,推动新乡市产业经济发展。
2. 郑洛新区域发展特点
截至2019年10月,国务院批复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量已达21个,通过自创区的批复路径,可以看出,自期初对于北、上、广、深的东南沿海布局,逐步向中西部区域转移,这与国家“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致。郑洛新区域,作为内陆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期望通过产业集聚,完善产业规划布局、推进技术、模式与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和产业转型升级。郑洛新区域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廉价劳动力作为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重要动力之一,随着东部沿海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这一优势不断被减弱,内陆区域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加上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引导,进而通过调整原有产业布局,以郑洛新、长株潭、合芜蚌、武汉东湖等为中心,承接东部产业和先进技术,作为引领和带动中西部区域产业发展的枢纽。
依据四大板块区域分布、经济发展、产业基础等现实差异,我国自创区的空间布局趋于完成,通过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区域产业,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中西部区域同样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定位、任务和创新路径,对辐射区域进行起到引领和应用示范效用。中西部重点是各区域依托自身优势产业与区位优势,进行产业合理分工、转移、协同、集聚与升级。郑洛新自创区作为中部区域布局的重点之一,当前主要任务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机制,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郑洛新区域技术交易量占全国的0.7%左右,但技术交易额占全国比重的8%以上,可见自创区的技术含金量较高。郑洛新自创区主要以郑州、洛阳、新乡三个地级市为载体,其发展基础、产业差异和发展路径高度异质化,加之异地化区位分布,如何极大化保留原有优势产业,实现区域中差异化产业协同与产业链布局,促进郑洛新区域的产业集聚和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具有一定独特性。产品内分工是产业间分工的延续与深化,通过区域内产业的有效协同,其形成的规模经济促进了产业集群的产生与发展,因此,以郑洛新自创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立体化的区域产业协同网络,是本研究拟解决的重点问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郑洛新区域建设概况

下一篇: 郑洛新区域建设概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