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通识教育的理念和课程体系构成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过程的起点和最基础环节
 
更新日期:2020-12-02   来源:   浏览次数:14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与中学教育应试为主导相迥异的是,大学教育以全面的素质培养为基点,以专业素养为阶梯,以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为依归。从通识教育的内容和价值取向看,

 
 与中学教育应试为主导相迥异的是,大学教育以全面的素质培养为基点,以专业素养为阶梯,以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为依归。
从通识教育的内容和价值取向看,主要不是为了获取谋生手段或者某种功利目标,而是为了完善心智,健全人格,培养能独立思考,辨别是非,具备创新潜质,促进善行和善德,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至某种“善业”。同时,也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夯实宽厚根基,成为专业教育过程的起点。如同陆游所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事实也证明,在需要跨学科人才合作才能进行重大科技攻关和社会治理时,高学历人才的综合素质愈发成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尽管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经普遍确立,不同学校也在尽力打造自身的特色,但其共性依然明晰:首先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它为学生学习专业教育打下宽广的基础,给予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其次通识教育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它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促进个人发展,并使个人、社会、自然达到和谐发展。从哲学层面看,通识教育体现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社会与自然的统一。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隐忧,主要是如何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衔接起来,形成最优化的卓越人才培养链条,形成环环相扣,反思矫正和不断完善的培养机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这就需要从学校和专业的整体教育理念和人才定位出发,进行管理过程、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教辅环节强化过程意识和知识汇通,以丰富支流来成就主流,构筑专业基础和创新的知识获取与更新的生态系统。
对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视,哈佛大学是先行者之一。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经历了从选课制、自由选修制、集中分配制、核心课程制、核心课程兼容分布选修课程制的发展演变及阶段,2018年实施的新通识教育模式,形成了“4+3+1” 课程结构体系,即四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三门分布必修课程和一门实证和数学推理课程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占了大部分,可以看出,其更重人的精神修养,与技术性知识和技能相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技术性素养。实质上是对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的优位。
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与哈佛大学相比有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课程结构上。其核心课程由“当代文明”、“文学人文”、“大学写作”、“艺术人文”、“音乐人文”、“科学前沿”、“科学必修”、“全球核心必修”、“外语必修”和“体育必修”构成。
日本东京大学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同时兼备高水平专业知识和理解力、洞察力、实践力、想象力,并且具有国际性和开拓者精神的各领域指导性人才。强调知识的广博涉猎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能力的建构。在课程结构上,分基础科目、综合科目、主题科目三个模块。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运动及生理等几乎所有重要领域的最新基础知识。
21世纪以来,大学通识教育在我国渐成趋势,成为大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重要方面。许多学校都从国外大学的通识教育中借鉴了经验,并结合各自的实际开展了通识教育的模式探索,不少学校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如清华大学原来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的专业人才培养”。现在改为“培养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这种定位与东京大学有共同之处。 复旦大学在提出“坚持通识教育的培养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专业素养的人才”的培养定位基础上,将专业课程也按照通识理念去设计。这是一种通识教育的延伸和专业与通识的深层次的深度融通。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是成功的一半,也是课程建设的指导。与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项配套的是课程体建设,这些课程既是专业学习和成长的基础,也是健全人格、修身处世、天下为公等精神修炼的沃土和基础环节。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通识教育的理念和课程体系构成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过程的起点和最基础环节

下一篇: 通识教育的理念和课程体系构成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过程的起点和最基础环节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