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化定位,建立有利于创新素养培养的长效机制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能力,首先应从顶层规划入手,制定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的宏观和微观政策,从学校层面对创新行动予以人力、财力、物力支持。宏观方面,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创新管理组织机构或专门的创业学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集决策、指挥、控制、反馈于一体的组织管理制度,优化创新素养培养的定位,通过战略规划和管理模式的革新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文化的营造,建立有利于创新素养培养的长效机制。
微观方面,学校应鼓励二级学院制定详细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例如,对于应用型项目应注重依托创新创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思维;对于理论型项目应注重结合学生创新研究的需要,使其多角度去思考和认识事物,以拓展其创新思维,提升其创新意识,着重训练学生应用和转化信息的能力;对于活动型项目应注重训练学生系统分析问题、数据预测的能力;对于营销型项目应注重学生新技术的培训,依据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发展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为学生提供接触新技术、新应用的机会,着眼于培养学生运用新媒体思维提升创新技能。
2重塑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创新素养教育理念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创新素养教育,就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由传统的信息素养转向创新素养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在教育理念方面,高职院校应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自觉性,加强创新素养培养、引导,让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伴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使之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不断完善,持续发展。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将发生较大的转变:教师要摒弃传统照本宣科、默守陈规的教学方式,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区分学生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其理清思路,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方向,并适当鼓励其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学生自身则要注重做好自我认知,找准发展方向,激发自身创新潜能,在创新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同时,学校应创造适合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学习的环境,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实训中鼓励容错纠错,以增加学生对于环境、生活的敏感性与创意性 。
3围绕四大维度改革创新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
在教育内容方面,应围绕“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四个维度改革现有的信息素养课程,由传统的信息素养走向创新素养。
在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应注意:(1)积极营造以创新为主流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对创新理念的传播,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2)重视网络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甄别有价值的信息的同时,重视学生的网络责任感和规范意识的培育。网络信息意识教育应当做到让大学生“接触网络——获取信息;解读网络——批判性地接受网络信息;利用网络——借助网络工具和生活,发出自己的声音和见解并维护自己的合理利益。同时身为网民中的一员,应加强网络规范意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