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美术史论课程教学中建立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更新日期:2020-12-08   来源:   浏览次数:18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这片深沉沃土虽然历经朝代更迭,疆土变迁,但华夏精神的血脉却绵延不断,令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能工巧匠创造出惊世之作,而这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这片深沉沃土虽然历经朝代更迭,疆土变迁,但华夏精神的血脉却绵延不断,令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能工巧匠创造出惊世之作,而这些妙笔丹青、惠世天工不仅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也令无数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现代人为之魂牵梦萦。以元代画家黄公望绘制的山水画作品《富春山居图》为例,潇洒放逸的笔墨、疏淡简远的意趣使作品完成后便被后世藏家奉为至宝。清初此画辗转至宜兴人吴洪裕手中,由于爱此画至极,其临终之际令人将画投入火中,由于侄子及时抢救,画作才免于焚毁,但已被烧为一大一小两段,重新装裱后各自名为《无用师卷》和《剩山图》,现分别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鉴于此画长期分隔于海峡两岸,上世纪九十年代便不断有文艺界人士呼吁合并展出,直至2011年,“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开幕,才真正成就了两卷“合璧”,成为艺术界的一段传奇佳话。还有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被誉为“方罍之王”的“皿而全”铜方罍,此器于1919年出土于桃源,器身曾流失海外近百年,2014年在全球华人的共同努力下洽购回国,盖、身得以合一于湖南省博物馆。不论是双卷合璧还是盖身合一,如果没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与自信,都是难以想象的。正是由于《富春山居图》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很多人欲藏此画而不得,自明代始便不断有著名画家临摹。现代《富春山居图》的衍生品更是覆盖了多个领域,如工艺美术家以此画为原型,制作现代版的同名漆艺、木雕、瓷板画作品,还有同名影片、特种邮票、纪念砖、电话卡等不胜枚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对于高校美术院系的学生而言,美术史论课程是学习、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美术史论课程教学中应该展开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民族精神、辉煌历史的广泛探讨,使90后的年青人真正将对国家文化认同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实践主体。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美术史论课程教学中建立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下一篇: 美术史论课程教学中建立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