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博弈战略简单化
 
更新日期:2020-12-09   来源:   浏览次数:24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多数西方博弈论著作都对战略(策略)的概念不作任何解释,这是因为博弈中的策略通常是对行为取舍、经济活动水平等的选择。(谢识予编著,2002年,《经

 
 多数西方博弈论著作都对“战略(策略)”的概念不作任何解释,这是因为“博弈中的策略通常是对行为取舍、经济活动水平等的选择。”(谢识予编著,2002年,《经济博弈论》第28页,复旦大学出版社)。
由此可见,博弈论的基本逻辑为:战略=选择!
西方博弈论中的“战略”,中文的译法一般有两种,或为策略,或为战略。《现代汉语词典》中策略为“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战略则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战略包含策略,而策略从属于战略。从单纯的定义上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无论是战略还是策略,都不是一个“选择”这么简单。
学术界关于策略生成问题的研究到今天为止仍然不够充分,但我们可以在决策那里得到启发,因为决策即“决定策略或办法。”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赫伯特·西蒙有个著名的“决策理论”,他将决策过程分为了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四个阶段。所以,选择只是决策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事实上,策略本身的外延总是大于决策的,且严格而言,此选择也非彼选择。
策略如此,战略便更加复杂。为了能直观地探讨博弈战略的简单化问题,我们引入一个中国古代的著名战例——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发兵攻赵,大将庞涓一路凯歌,把赵都邯郸围了个水泄不通,赵王只得再次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率八万大军火速驰援。可是这场仗如何来打呢?众人皆提议奔赴邯郸,会同赵军内外夹击,与魏军一决高下。唯独孙膑力主直捣魏国的首都大粱:“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庞涓始知田忌入境,不禁吓出一身冷汗;但闻齐军力取平陵,立刻转忧为喜,因为那里兵多粮足,易守难攻,敌人此举无异于以卵击石。平陵捷报传来,庞涓心花怒放,大嘲田忌乃无能之辈,遂专心于攻城掠地,回师自救的念头就此完全打消。谁知过了不久,老巢专使飞驰而至:魏惠王严令火速救援都城!庞涓征战正酣,闻讯大惊失色,慌忙退兵回救,弃重就轻,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这时,孙膑率主力迅速渡过黄河,秘密赶往魏军归途必经之险隘桂陵设下了埋伏,给庞涓一个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魏军丢盔卸甲,落花流水,齐人以最小的代价,既解救了赵国,又大败了魏军,可谓一箭双雕。
“围魏救赵”之计乃《三十六计》的第二计,其核心内容为:避开强大之敌正面的凶猛攻势,迂回侧击其缺乏防备的要害与虚弱之处,以此间接地牵制和调动对方,最终达到化解危机、打击敌人的战略目的。
现在,我们从战略的视角对这个战例做个小结:
(一)战略目的:削弱魏军,解救赵国。
(二)战略方针:批亢捣虚,围魏救赵。
(三)战略路线:齐国(边境)——平陵——大梁——桂陵。
(四)战略措施:
1、佯攻平陵,虚晃一枪,迷惑敌人,声东击西;
2、避实就虚,攻其必救,奇袭大梁,调虎离山;
3、以逸待劳,攻其无备,断其归途,半路伏击。
围魏救赵倘若以西方博弈论的方式进行设计和表述,主要有标准式、扩展式两种。在邯郸与大梁两点之间的选择当中,孙膑和庞涓的博弈会形成我们设定的四种结局:
(一)孙膑佯攻大梁,庞涓回兵相救,齐军的目的达成,魏军的损失惨重,因此双方得益各为10和-10;
(二)孙膑佯攻大梁,庞涓不为所动,齐军的目的落空,魏军的意图达成,因此双方得益各为-10和10;
(三)孙膑直取邯郸,庞涓回撤大梁,齐军目的实现了一半,而魏军并未受损失,双方得益各为5和5;
(四)孙膑直取邯郸,庞涓有备而战,双方变数极大,结果很难预知,但是肯定对齐军相对不利;我们权且假定终局为两败俱伤,也就是-5和-5。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博弈战略简单化

下一篇: 博弈战略简单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