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均衡是博弈的固定解,严格地讲是一致性预测的稳定解,博弈理论基本是围绕纳什均衡展开的。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奠基石、中心点和目的地,仅有问题和计算根本构不成博弈论,必须有“解”的存在,这样就形成了“题——算——解”的标准模式。如此,博弈也就变成了一道道可以求解的数学题。
博弈模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实的抽象,例如古诺模型、劳资博弈;另一种是问题的假设,就像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前一种可作为经济现象分析和描述的手段,但对企业等经济主体的实际作用有限,在日常的博弈论著作中我们还未曾发现凭借这种理论所取得的成功案例;后一种情况也更不乐观,它的实用性同样令人生疑。
假设的问题并非来自实践,乃人为之所成,尽管我们不排除先有结论、后找事例的情况存在,但仍然缺乏现实基础和意义。它的一般模式为:假设的问题(事例、数值)——准确的计算(选择、推理)——必然的结果(占优策略、纳什均衡等)——出奇的论断(定理、悖论)。数学计算仅保证了其自身的精确性,所以至多只是个准确无误的度量衡,而非经济生活的指南针。问题的“假设条件”决定模型的成败,它一旦偏离了现实的轨道,那么无论数学计算如何精准,最终的结论也都没有多大借鉴意义,甚至于会导致南辕北辙。
阿里尔·鲁宾斯坦是一位权威经济学家,国际博弈论领域“四君子”之一,在经济学的许多方面均有巨大的贡献,尤以博弈论见长。他用“数字幻觉”来形容以数字所表示的那种偏好关系,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博弈论的命数法’发出了一个非常具有误导性的信息,让人以为博弈论是准确且相关的”;“我怀疑博弈论的实用性”;“我相信,博弈论的模型只是被用来描述人的理性,而不直接与现实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