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生主体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
信息素养缺失或不够是部分教师和学习主体面临的现实问题。线上教学师生主体的信息化能力表现不足主要包括:①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部分老年教师表现为甚。问卷调研结果显示,约40%的教师对教学由线下转为线上会产生莫名的甚至强烈的“失控感”和“焦虑感”,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教师疫情前倾向于传统教学缺乏在线教学的经验,对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心理准备不足,故应对仓促,主要表现于对学生交互行为、教学组织和教学技术产品的操作三方面产生茫然。②部分学生受本地基础网络信息建设和学生终端设备影响会产生一种“失控感”,表现为线上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效能不高。问卷调研结果显示,24%的学生对于快速适应线上教学的信心不足;30%认为自己进行网上自主学习表现较差,38%的学生认为需要教师或伙伴的监督才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部分农村学生则抱怨因网络流量稳定性问题线上教学经常卡顿、掉线甚至重启电脑。
2.教育介体系统功能参差不齐
疫情初期,在线教学采用的多为免费开放平台和视频直播软件,很难照顾到学生与媒体界面的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学生新旧概念之间的交互(陈丽等,2015),从而很难实现对在线学情的实时监控和综合评估。同时,多院校同时段的大规模的并发访问对一般平台的常规服务能力提出很大挑战,常常造成线上教学的卡顿、掉线、播放画面滞后、连麦音质等问题,严重影响学习主体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能。同时对于西部高校来说,部分农村学生因其居住地相对落后的网络基础建设线上教学相对变成了一种经济和心理负担。
3.在线教学资源准入门槛低
疫情期间,教育主管部门对网络授课平台和资源的准入标准、内容审核与监管没有及时跟进,在教师甄选平台和模式方面也缺乏指导(王冬冬等,2020)。近40%的学生提到MOOCS和SPOC 的部分在线资源特别是微课视频在流量大小、内容、时长、音质和画质存在适宜性问题。这是因为平台资源包括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很多是精品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很多是重点院校基于本校学情和参赛背景拍摄的形象工程,故很难兼顾到地域差异,校际差异和学情差异,更别说照顾到教育相对落后的西部高校实际情况了。其次,部分平台微课资源包括校内本土资源是前几年拍摄的。这些拍摄产品受制于当时的教学理念、拍摄器材和拍摄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在视频大小、时长、音质和画质或多或少跟不上形势的要求。同时,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师生都没有提及形成性教学资源,它产生于平台上的各种交互行为,是可追踪的数字轨迹,对线上教学是一笔很大的教学财富,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利用这些数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