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善”的传递:影像新闻真实性的展现
 
更新日期:2020-12-11   来源:   浏览次数:12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真情实感下的现实题材选取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求传播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可靠,其体现在于新闻报道中对于现实题材的选取及真实情感的传达。在

 
 (一)真情实感下的现实题材选取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求传播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可靠,其体现在于新闻报道中对于现实题材的选取及真实情感的传达。在2019年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所制作的新闻节目《相约在零点三十七分》中,凭借影片真情实感的画面内涵打动了亿万观众。故事讲述了两名热恋情侣春节期间仍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仅有不到两分钟的团聚时间。主人公郝康为手拎着煲好热汤,怀揣着戒指跑过一节又一节车厢,只为能争取到与恋人团聚一分多钟。新闻片采用平行拍摄双线叙事手法,运用影像的优势可以使观众在同一时空看到二人的动作行为。雷杰用力关上车门,隔着车窗向郝康用手比心,而此时郝康的眼角处已经泛起泪花。爱情是人类感情生活中亘古不变的主题,在这对恋人奔波相聚的实拍场景背后折射出的则是二人的浓浓爱意。《相约在零点三十七分》取材于现实社会中的平凡个体,将影片中所蕴含“爱岗尽责”的正能量带给每一位受众,同时把信息内容的最大善意传递给社会。无独有偶,2019年3月江西晨报推送了一则名为《南昌一清洁工患癌去世 留下2.8万元回馈社会》的影像新闻。影片将清洁工刘军的图片与视频影像素材搭配呈现,清洁工刘军癌症复发自知时日不多,他决定不占用社会资源主动放弃治疗,反而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换来四十张购物卡,用来回馈社会。人在生命的结尾所考虑的事情不是自己,而是整个社会,观众看后无不为之动容。此类正能量的影像新闻并没有过多的感情渲染与包装,而是忠于新闻事件本身将人性的善良直接展现出来,进而带给受众积极的正向引导。
(二)真实事件的立体空间还原
智能时代下,VR影像新闻作为影像话语的拓展,亦是运用最新的数字算法及通信技术对社会现实进行二次还原。其基于智能算法及计算机建模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于真实事件的三维立体还原。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互动媒体实验室所研究VR影像新闻项目“Project Syria”中,负责人Rober Hernandez基于内战中的叙利亚进行深层次的影像浸入式报道,还原了叙利亚的真实战乱场景。观众穿戴VR眼镜设备即可进入体验模式,穿梭在热闹的集市,置身于叙利亚爆炸前热闹的街道上。然而随着炸弹的引爆,受众可以感受到身边阵阵烟雾升起,看到人们惊慌失措的四处逃离。“Project Syria”搭配声音及影像的同步呈现所建构出的战争场景,使得受众充分感知战争的残酷,进而唤起受众内心对于和平向善的追求。
同时对于此类战争新闻报道而言,过度真实的场景再现反而并不符合新闻报道的“向善”价值期待。如果此类战争VR影像新闻的受众为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编导一味的追求还原血腥残酷的战争画面,无疑是对用户的二次伤害。在对于叙利亚爆炸后的画面空间建构时,制作者用较多的城市残骸替代受害者的流血场面,始终将人文关怀放置于第一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善”的传递:影像新闻真实性的展现

下一篇: “善”的传递:影像新闻真实性的展现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