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在电影诞生的初期,电影创作的先驱们就开始了陆陆续续的文学改编实践。1900年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将《灰姑娘》搬上银幕,1902年他又参考儒勒·凡尔纳的《月球旅行记》和威尔斯的《第一次到达月球上的人》完成了著名的改编影片《月球旅行记》,与梅里爱同时进行文学改编实践的还有阿贝尔·卡普拉尼,他在1905年担任了百代公司的导演,接连将《唐璜》《灰姑娘》《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世界经典名著拍摄成电影,被电影史学家公认的大卫·格里菲斯(D.W.Griffith),正是以一部改编自小说《三k党人》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为电影艺术做出开创性贡献。另外,关于文学改编的相关理论也与改编实践相伴相生,作用于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恩恩怨怨与分分合合。
许多文学改编研究武断地将电影术语引入文学文本研究之中,如用“特写”来形容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或频繁参照文学理论的概念来分析电影,甚至将此作为改编的缘由或基础,实属忽略了电影的本体特征,未将两者放在一个通用的比较平台上就强行建立联系。因此,我们借用王志敏先生在《现代电影美学基础》中所建立的表意系统,可以将文学囊括于内,以便于进行分析比较。电影和小说都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多级表意生成系统”,这个系统由两类功能性单元和三个逐级生成的层面构成。
两类功能性的单元是:
(1)媒介单元(能指)
(2)表意单元(所指)
三个逐级生成的层面是:
(1)知觉面(一级媒介)传达故事(一级表意)
(2)故事面(二级媒介)表现思想(二级表意)
(3)思想面(三级媒介)表现特征(三级表意)
这三个层面是由四个单元组成的:
①知觉;②故事;③思想;④特征
在这里可以看出,知觉单元仅作为能指,特征单元仅作为所指,而故事单元和思想单元既可以是能指,又可以是所指。这四个单元之间的表意关系并非线性的,这样,在电影和小说文本三层次、四单元表意生成机构中就形成了六条表意线索:
(1)知觉面表达:故事;思想;特征
(2)故事面表达:思想;特征
(3)思想面表达:特征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说,知觉面负荷最重,其次是故事面和思想面。无论在电影还是小说中,以上四个单元密不可分且必不可少,但由于每个导演的创作个性不同,在创作过程中会有所侧重。当我们将电影和小说的表意系统并置在一起时,故事和思想又是小说和电影能联系在一起的中介。
采用热拉尔·热奈特对叙事所下的定义:“借助语言,尤其书面语言再现一个或一系列真实或虚构事件”,我们可以把叙事的构成要素编录如下:“一个或一系列事件”意味着一连串行动;一个或多个施动者和被动者;一个环境(地点、物品,等等);一个时间顺序。“借助语言……再现”意味着有再现的配置”,即一个公开或隐蔽的叙事陈述者(叙述者);一个或多个作为再现出发点的视点(叙述);一个叙事的接受者(受述者),上述再现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