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与其他观众交互:情感共鸣的群体营建
 
更新日期:2020-12-22   来源:   浏览次数:21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自我表达与群体归属感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剧观看行为变得更加个人化、隐私化,但表达和追求共鸣的欲望并没有减退,于是微博、贴吧等社交平台成为观

 
 (一)自我表达与群体归属感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剧观看行为变得更加个人化、隐私化,但表达和追求共鸣的欲望并没有减退,于是微博、贴吧等社交平台成为观众之间交互的新阵地,并逐渐形成网络迷群。网络迷群利用互联网进行偶像崇拜行为和其他与其相关的活动,把处于散沙状态的迷凝聚成一个有共同口号的群体,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和融合性的传播特性。网络迷群通过信息共享、寻求共鸣与自我表达等实践行为实现群体中身份认同。
这种实践行为在互动剧“剧迷”之间体现为分享不同的结局体验、寻找相同选择或想法以及表达个人的观剧体验。在互动剧《他的微笑》中观众可以通过情节点的选择与五位男主角展开感情线,但每条感情线出现的几率各不相同。因此观众会通过该剧评论区、微博话题等平台展开讨论,其中以描述不同结局、分享特定结局的选择方法、评价角色性格、评价情节的内容为主。“剧迷”以平台讨论、点赞、转发为交互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找到拥有相似观点的群体,从而获得群体归属感。
(二)强化自我认同
在观众和其他观众的交互中,“剧迷”通过表达自我获得自我存在感,并在自我追求中获得身份认同。他们通过被评价和自我形象的合一来实现“自我认同”的构建。这种身份认同实际上是一种理想自我的发现,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在交互过程中发现自我独特性,二是发现与他人共同性。就互动剧观众的行为而言,前者意味着个体找到新的结局或线索,能在群体中获得关注,后者意味着个体的选择在群体中被认可,获得共同选择的情感共鸣,因而产生对自我以及群体的认同感。互动剧中的角色作为具有叙事性故事色彩的虚拟偶像,是该剧迷群的核心。但区别于传统影视剧角色,互动剧角色赋予观众身份和“二次创作”的话语权,且经过剧情演绎后观众和角色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互动剧观众在交互过程中寻求信息、认同的动机更大,获得的归属感也更高。所以,互动剧观众之间的交互实际上是迷群成员身份认同的进一步强化。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与其他观众交互:情感共鸣的群体营建

下一篇: 与其他观众交互:情感共鸣的群体营建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