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年的自立自强意识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黄原时,做过教书匠的孙少平不怕吃苦,争做苦活累活,反而还怕别人知道他读书的经历,将他排除在吃苦耐劳的大门外。他不光是一个出门在外的打工仔,还是家里的顶梁柱,省吃俭用给家里寄化肥钱,给妹妹每月寄生活费。繁重的苦力工作并没有压垮他,他仍旧在艰苦环境中保持阅读,展现了一位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的有志青年形象。在进行矿业工作时,他不局限于僵硬机械的开采,还去了解煤矿知识,认识到国家当前的开采效率低下,决定要报考相关院校,改善开采效率。苦难生活的锻造,让他成熟起来,路遥在对他的描写刻画中,贯穿他的人物主旋律是自强不息,而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自强不息,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少年自觉自强则国强,做一个当代四有青年,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二)知识就是力量
列宁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无论是“揽工汉”还是“掏碳”的孙少平,看书都是他一直丢不掉的习惯。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一直坚持给精神世界输送补给。他通过看书,建立起强大自信,克服了因物质层面缺失而产生的自卑并且勇敢的走到人前表现自己;他通过看书,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一套价值观,给妹妹指出“要从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他通过看书,坚守自己的想法,去黄原闯荡,在煤矿干活,终于在劳动中找到了价值并为之努力奋斗。读书是人生的一种塑造,一种机遇,一种技艺,也是一场漫长的修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逐步取代传统书本进行知识的传播,使得知识的传播范围更广,受众人群更多。当代青年应该好好把握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多阅读,多了解,多思考,多感悟,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进步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