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如何”:合规律性
教育技术是技术或与技术相关的思想及模式等在教育实践中的直接应用吗?显然不是。因为在运用“技术或与技术相关的思想模式等”的活动中,人是行为主体,人更多时候是作为“操作技术”的一方而出现;但在教育技术活动中,“技术或与技术相关的思想模式等”的对象也是人,这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是比较少见的,尤其当这个操作对象还是成长的人的时候。教育目的是“使人成为人”,教育技术实践必须依照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系统论等学科规律。因此不能简单的说“教育技术是技术或与技术相关的思想及模式等在教育实践中的直接应用”,这也会使教育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失去其独立性,陷入了“等待”与“借用”的困境。
2 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界限:合规则性
是不是所有的技术或与技术相关的思想及模式等都可以列入、移植和引进到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范围?教育技术学是通过技术化的方法和路径以促进和改善人类的学习质量,即当“促进和改善人类的学习质量”的需要遇到合适的“技术”时,教育技术实践基此展开;因此只要适合于“促进和改善人类的学习质量”的技术或与技术相关的思想模式等均可列入、移植和引进到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范围;教育技术要从主体(人)出发,依主体本性、目的和需要行动,人的内在尺度成为教育技术实践的规则。但无论技术或与技术相关的思想模式如何变换,均离不开“技术化”的主线;教育技术即“教育的技术化”活动,可通过“物化形态的技术”或“智能形态的技术”而实现;广义的技术定义为“全部物化形态+全部智能形态”(全部物化形态的技术即所有可以利用的媒体和环境,全部智能形态的技术即技术知识及其有智慧地获得与运用),广义技术定义下的教育技术的核心在于“智能形态的技术”,包括对“与教和学相关的科学知识或经验”的“技术性”转化、对“过程和资源”的“技术化”操作、“系统方法和形成性研究”的“技术化”应用等。可以说,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范畴不仅限于技术或与技术有关的思想模式的教育应用,更大的探索空间在于实现“技术知识的获得与创造性地应用”。
3 教育技术的发生与教育技术人的生成具有耦合关系
教育技术即“教育的技术化”活动,“化”是动态的过程,此种意义上的教育技术不是一种存在,而是一种生成活动。教育技术的实践主体是对教育施以技术化操作的人,其将技术应用于教育以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过程,是一个将技术物、教育教学智能、教育教学文化等融合的过程,是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对象化和外化。所以在活动视域下,教育技术不仅仅是工具、机器等技术物,也不仅仅是知识,还是人在对教育施以技术化操作过程中与人不断生成的整体;套用“技术的发生与人的生成具有耦合关系”的话,可以说“教育技术的发生与教育技术人的生成具有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就能回答“教育技术实践的主体到底是教师,还是教育技术工作者”的问题;众所周知,早先的教育技术实践存在着两个分化的主体:一个是专门的教师,一个是专门的技术工作者,两者各司其职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但随着现代技术功能的优化组合,教育技术的两个分化实践主体也在逐步融合成——对教育施以技术化操作的人。同样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在本质上讲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或者终将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