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课堂上,理想的心理氛围是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达到敞开心扉,心灵互动,交流思想,没有防御,这样一种氛围的形成需要老师在短短的上课时间里,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对学生付出大量细致、耐心、及时而又适合的关注。
要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是上心理活动课的老师的素质和技术都很关键。另一方面是心理活动的环境布置营造。
老师的素质包括积极的人生取向、热情的人生态度、丰富的生活积累、宽容的胸怀、善解人意,并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技术包括善于共情、懂得倾听、待人真诚、表达清晰、具有基本的理论功底和专业能力。当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心理课上,表达出对自己的片面想法,当学生在课上表达出对某种现象与他人不一样的感受,也许正是需要心理老师能调动自己已有的素质,能真诚、接纳的倾听,学生才会有种踏实安全的感觉,全心的投入课堂之中。
老师的这些素质和技术,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传达给学生,从而不仅在心理上感染学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积极情感,也对学生在平日的人际交往,起到沟通示范的作用。学生也就会把心理课上感受到的真诚、宽容、共情,不自觉的应用于课下的生活学习中,从而增强学生的沟通力。
心理活动课最好是在学校团体心理活动室上,因为环境是一种无声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团体心理活动室温馨的场景,让室内的墙壁、黑板、窗台等硬件设施都富有意义。比如在心理活动课上,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团体室里为每个小组划定活动区域,当小组初建,小组的海报张贴在自己组的区域,活动中,学生总会不自觉地看向自己组的区域,让他们更坚定“我们是一个组的,我们要共同面对挑战”。同时,心理课上,小组成员彼此围成圈,面对面相对而坐,四目相对的时候,心灵的窗口也就打开,成员间彼此更能坦诚相待,交流和沟通也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