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正念干预介入留守儿童学校适应问题的现实需要
 
更新日期:2020-12-29   来源:   浏览次数:22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目前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现状学校适应是一个多维的概念。邹泓认为根据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活动内容,可将学校适应分为学业适应和非学业适应。学业适应

 
 (一)目前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现状
学校适应是一个多维的概念。邹泓认为根据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活动内容,可将学校适应分为学业适应和非学业适应。学业适应是指在正常的教学生活下,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而非学业适应包含范围广泛,如人际适应、行为适应、情感适应等。李勉等人采用学业成绩、学校态度、情绪情感和人际适应这4项学业适应的评价指标,对33680名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状况的进行实证研究。目前学校适应尚没有形成固定的阐释,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业适应、人际适应、行为适应、情感适应四个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并不理想。黄颖的研究发现,与非留守学生相比,留守学生的学校适应情况更差,尤其体现在课业适应、同学适应和自我适应方面。彭文波、高亚兵等学者对650 名留守儿童和698 名非留守儿童的研究表明,相较于非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总体水平较低,留守儿童人际自表、积极完成学校任务与交往信心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而学校问题行为、学习中的消极行为、以及不良社交问题显著多于非留守儿童;许传新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比不上流动儿童,流动儿童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并能养成更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国内留守儿童学校适应问题的介入现状及存在问题
知网检索结果显示主题为“留守儿童”,关键词为“干预”或“介入”的文献记录约有200多条,其中宏观的理论研究较多,科学的实证研究较少,目前从各学科(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的角度出发。
从理论视角来看,现有研究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社会工作的视角、风险管理等视角对学校适应问题提出对策。张克云、叶敬忠在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代理家长”、托管家庭、“社区亲情活动室”四种干预措施做出评价,认为寄宿制学校、代理家长、托管家庭皆不是较理想的干预措施,甚至“代理家长”会出现负面效果,而“社区亲情活动室”改善了留守儿童非正式的社会支持效果。左小彩认为学校工作应当介入留守儿童问题,可运用传统临床模式、学校变革模式、社区学校模式、社会互动模式等介入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问题。戴建兵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提出要构建乡村-家庭、学校-家庭、社会组织-家庭三条“风险预警带”,这有助于改进留守儿童家庭替代监护的职能,在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下,替代父母监护或者强化父母监护的职责,为留守儿童筑起三道风险防护墙。无论在何种理论视角下,有关介入留守儿童学校适应问题的理论研究大多从微观到宏观层面,强调家庭、学校、媒体、社区、政府、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参与。
从各学科具体的干预方法来看,目前有心理干预、运动干预、音乐干预、绘画干预。以心理干预为例,开展主题团体辅导活动是在留守儿童干预中最常见的心理干预模式。张欢欢对社交焦虑的初中留守儿童进行团体辅导活动,经过8次干预,留守儿童在认知、外显行为上得到改变,人际交往技能得到提高。张方屹,宫火良认为需要加强这些具体干预措施的多元化和针对性。大多研究者在选择干预手段时,较少把这些手段综合使用,如果能够做到干预手段的多元化,会使更多的留守儿童受益。但现实状况是我国当前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数量有限,难以针对留守儿童实现干预方法的资源整合;此外,学校更注重学业教育,对心理健康、行为干预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心理健康辅导,更缺乏用于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干预活动的必要场所。
(三)正念作为留守儿童学校适应问题介入方式的可行性
从接受度方面来看,禅定、修身养性的理念本身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不少地区还盛行佛教、道教文化,对于打坐、冥想等方式更易接受,我国儿童能接受与其相关的正念理念。从有益性方面来看,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正念干预能给儿童的学业、情感、人际、行为等方面带来诸多积极影响,完全可作为一个新的方式介入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问题。从可操作性方面来看,首先,正念训练所需的场所简单,只需在教室内即可,无需额外的团体辅导场所或私密的个人心理咨询室。其次,正念的练习方式灵活。由于正念干预在国外已有诸多成熟的专业手册、练习音频和视频,也无需复杂的操作,我国在经过翻译以及本土化实验后,可形成适应中国儿童需要的正念干预方法。留守儿童可通过网络直播课程根据专业老师的远程指导进行一系列训练,老师也无需跨越千山万里到偏僻的学校进行面对面指导。再者,正念从广义上来说可以与日常生活相融,在日常点滴中去体验、觉察与感悟,可让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午休前后、吃饭、运动等)进行实践,一天多次,随时随地。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正念干预介入留守儿童学校适应问题的现实需要

下一篇: 正念干预介入留守儿童学校适应问题的现实需要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