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1976年美国学者马顿(Marton,F.)和萨尔约 (Saljo,R.)《论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Learning:Outcomeand Process)一文提出“深层学习”与“表层学习”概念,在教育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国内,最早对深度学习赋予本土化教育含义的是黎加厚教授。他认为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他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郭华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围绕有价值的学习问题,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把握学科的内在机制和核心概念,通过内在学习动机、高阶思维的能力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批判精神、基础扎实的学习者。”
综合两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所谓深度学习即学习者能在教师引领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以高阶思维的发展为目标,逐步提高沟通协作能力,提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培养出终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相对应,以强化情感驱动的“非认知学习”、立足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侧重于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评价、基于整合思维的整合性学习、突出深度思辨的思维指向为其主要特征。
(二)深度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推动深度教学理念的是郭元祥、李松林等专家。他们由深度学习理念延伸出深度教学理念。郭元祥教授从知识的性质和结构入手,认为教师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的教学才是深度教学。李松林则认为深度教学旨在触动学生情感和思维的深处,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真正理解,应建构知识意义和生命意义,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所以深度教学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发展阶段特点为基础,深刻把握学科本质特征,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方面引导学生达到学科深度和能力深度,并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教学。因此深度教学具有深刻性、渐进性、发展性的特点。
如果说深度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研究对象,深度教学就是将教师、课程与学生串起来的桥梁。要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必须要求教师在大课程观下,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行为,从深度出发进行教学。教师的深度教学能够引导和激励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生的深度学习又反过来促进和推动教师的深度教学。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与语文教学
作为教学和学习新的理念,深度学习、深度教学对语文教学均有指导和启发价值,相关研究业已展开,并呈现出上升趋势。2018年,沈明欣在硕士论文的绪论中从在各学段语文教学的运用研究、在各文体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研究两方面详细论述了有关语文阅读的深度教学研究,这里主要补充其没有谈到的内容。
1、语文深度教学理念的理论研究
近年来在深度学习基础上产生的深度教学理念的理论研究成果很丰富,和语文教学相关的有张柱硕士论文《中学语文深度教学探究》,陈明霞《把握“走向”开展语文深度教学探赜》、郑新丽《泛媒介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深度的思考》、郑新丽《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深度教学》、刘小娥《浅文深教,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陈松信《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等。这些研究大都基于理论思辨的基础,较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得出相应的结论。
2、语文深度教学理念的实践研究
深度教学理念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模式研究、教学策略研究、教学实施路径三方面。
①学模式研究最有影响的是郭元祥提出的“top教学模式”,即TBL(任务导向学
习)、PBL(问题导学学习)、OBL(成果导向学习)。刘颖在《深度教学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研究中》中从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互动关系三方面研究了优化的语文课堂模式样态。但这些教学模式针对语文学科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目前没有进行实践论证,更多停留在理论思辨层面。
②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但也大都从理论角度展开阐述。针对语文学科的深度教学策略研究目前农玉娴在其硕士论文中比较系统地提到,不过尚没有涉及到学科特点和学段特点,直到沈明欣在其硕士论文中才明确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提出课前深入做足教学准备,课中深度把握教学环节,课后深刻强化教学反思的实践策略,也体现了深度教学对把握学科性质、对深入学情分析的要求。
③教学实施路径的研究和语文学科关联起来的单篇论文不少。郑新丽《语文深度教学的意涵特征、现实困境与良性路径》提出了语文深度教学的五条良性路径,但只有“深刻解读语文知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金垚《读出感情方是深度教学的关键——由《生命的壮歌》引发的跨学科学科学习反思》、孙桂香《诗歌深度教学——功夫在诵读》都重点强调了语文教学要通过读来深入文本、体现深度。张晓东在《深度阅读与中学文学教学》中明确提出文本细读是实现深度阅读的基本功和基本途径。沈建忠《语文深度教学的实施路径》一文从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深刻解读语文教材、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构建深度对话四方面结合具体篇目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杨先武《语文深度教学还得从浅处入手》一文提出语文教学应在提问中、在朗读中、在比较中、在角色“穿越”中、在循序渐进中见深度,提供了语文教学可供借鉴的实施路径。
3、语文学科深度教学的实践价值
将理念转化为课堂中教与学的操作实践,是新理念实践价值的呈现方式。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方面:(1)深度教学理念可以指导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基于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层解读并聚焦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2)以深度教学凸显深度学习中的学习主体性、建构性与发展性。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设计上,执教者应始终以学生为深度学习的主体,以阅读分析中的核心问题生成学生自主、能动的质疑辨析、自我反思建构、文本与新意义建构的有机转换。(3)更加关注学习支持和迁移。在学生语文学习支架的建构、激发思维的核心问题设计、最近发展区的发现与挖掘、课堂即时反馈与课后延时反馈上,应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持续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