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人工智能与编辑工作互嵌中的个体编辑
 
更新日期:2020-12-31   来源:   浏览次数:44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发行、印刷物流、数据加工、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等领域得以应用,表明人工智能已渗透

 
 《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发行、印刷物流、数据加工、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等领域得以应用”,表明人工智能已渗透到出版发行行业。人工智能与编辑工作的互嵌改变了个体编辑的既定编辑模式,从技术和知识两个层面对新时代编辑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1.融合:个体编辑与新技术手段的互动
马克思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自觉想问题、办事情,人们应该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智能出版中,个体编辑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导编校全流程,技术手段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为编辑决策提供参考。具体而言,大数据负责采集和分析数据,最终确定采纳哪个选题,选择哪篇文章,取决于个体编辑从政治方向、学术价值、社会效益等方面对选题进行的综合价值研判。人工智能通过技术手段为编辑赋能,并不意味着个体编辑在编辑活动中的隐身或消失,相反,在人工智能与编辑活动的互嵌之中,个体编辑依然是人工智能与编辑工作的媒介,而且是主体性媒介。
2.超越:新技术手段对编辑能力的新要求
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智能出版依托强大的算法技术资源,以语言学习为特色,以智能化开发为手段,进行智能化地选题策划、编辑加工以及全媒体矩阵营销。智能出版解构了传统编辑工作的固有范式,重构起以人机互动协作编辑的新范式。新编辑范式的建立以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为根本,新的出版环境对个体编辑提出了技术重构新要求和知识重构新要求,在运用新技术手段进行编辑工作的过程中,个体编辑要不断加强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3.反思:新出版环境下编辑职业身份再认知
智能出版重塑了出版业态,引起了出版行业的震动和剧变,其带来的颠覆性改变使得个体编辑的技术空间不断压缩,理性空间不断拓展,编辑角色面临重新定位,这种定位既包括对传统职业身份的认同,也包括对新技术环境的价值认同。首先,对职业身份的认同维度。智能出版能贯穿出版发行活动整个环节,个体编辑在编辑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存在感大大降低,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对个体价值和职业发展前景的恐慌心理,担心智能出版将在某一天取代自己成为编辑活动的主角,这种不安心理甚至影响到本职工作的开展;其次,对新技术环境的认同维度。某些编辑未能转变思路和观念,抵触和排斥智能出版,当然,还存在部分编辑神圣化智能出版的情况,认为智能出版能够完全取代人的劳动。事实上,以上两种观点均是未全面认识智能出版。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人工智能与编辑工作互嵌中的个体编辑

下一篇: 人工智能与编辑工作互嵌中的个体编辑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