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服务地方:因地制宜促就业
 
更新日期:2021-01-05   来源:   浏览次数:41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我们国家向来采取一元化办学体制,即各高校均由国家和政府主办,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这种一元化逐渐向多元化转变,人才标准不再仅由学术逻辑决定,个人

 
 我们国家向来采取一元化办学体制,即各高校均由国家和政府主办,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这种一元化逐渐向多元化转变,人才标准不再仅由学术逻辑决定,个人、市场、社会都参与其中,将其各自需求融入人才标准,共同对地方院校的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首先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即从学科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应用能力型人才培养转变,同时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从单纯的中文人才培养向复合的大中文人才培养转变,以拓宽学生的就业口径和就业竞争力。在文科教育经历了“精英-大众-普及”的演变之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以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个性化的人才,让汉语言文学的学子既有“仰望星空”的人文情怀,又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既能从本土区域汲取营养茁壮成长,又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反哺社会。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过程中,暴露过或正在发生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文学研究中主体意识的缺失、创新习惯的缺失、包容精神的缺失等等。僵化的思维导致制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社会中应有的多元、可持续的发展,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核心课程的开设、学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和撰写等方面都千篇一律,脱离实际,与本土社会文化毫无关联,这样的学科发展无疑是孤立无援的。在“新文科”重创新、重融通的的语境下,许多高校也开始越来越注重深挖本土人文资源,鼓励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认识到并不是只有西方的或者古典的名家大师才值得研究,要多着眼当下,多去了解本土语言、作家作品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去翻阅地方志、民族志,从身边熟悉的内容去做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在此过程中,一定能发现未被关注到的新的课题,据此做出来的研究对宣传地方文学文化也是比较有价值的,更有出类拔萃者,从中发现创新创业的契机,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大有作为。将汉语言文学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比如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立足于地方,以服务基层为理念,不仅能大大拓宽汉语言文学人才发展路径,对于真正践行“新文科”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符合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新人”也是卓有成效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服务地方:因地制宜促就业

下一篇: 服务地方:因地制宜促就业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