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从《强盗》到《山河怨》
 
更新日期:2021-01-07   来源:   浏览次数:74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强盗》是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的第一个剧本《强盗》,1782年1月13日在曼海姆剧院首次公演,引发了强烈的反响。据当时一位目击者叙述:整个剧

 
 《强盗》是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的第一个剧本《强盗》,1782年1月13日在曼海姆剧院首次公演,引发了强烈的反响。据当时一位目击者叙述:“整个剧院就像一座疯人院。大家眼睛转动,拳头握紧,听众席上发出沙哑的喊声,陌生人抽泣着互相拥抱……。观众普遍地感情激动,一片混乱,就在这混乱的迷雾之中,一个新的作品脱颖而出。”1
《强盗》的题材来源是斯瓦本作家克里斯蒂安•舒巴特(1739-1791)的短篇小说《关于人心的故事》(1766),舒巴特曾被符腾堡公爵不加审讯地监禁了十年,他的作品揭露、控诉封建剥削制度,对青年席勒产生了很大影响。这部短篇小说写的是两个贵族兄弟的故事,庸庸碌碌的弟弟威廉设计陷害才华横溢、思想高尚的哥哥卡尔,挑拨父亲与哥哥的关系,导致卡尔落魄成了一个伐木工人。之后,威廉又雇匪徒谋杀父亲,却被卡尔救下。真相大白之后,卡尔回到了父亲身边,他饶恕了威廉,威廉则幡然悔悟。席勒改变了小说的喜剧结局,也深化了主题,把一部仅仅反映贵族家庭内部矛盾的小说,改编成了一出反映阶级矛盾、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戏剧《强盗》。德国文学批评家弗朗茨•梅林称赞《强盗》是席勒“最具天才的一部作品”2,而且是“德国戏剧的不朽财富”3,席勒也被称为“德国的莎士比亚”4。
《强盗》传到法国,在巴黎上演,受到了热烈欢迎。不过,法国人修改了席勒剧本的结局:坏人受到了惩罚,强盗们身上彰显了人类的优秀品质。罗伯特(卡尔•摩尔的法国改称)对自己的同伙说:“你们是强盗,但你们是光荣的人,他们对你们说的是绞架和车裂,而你们应得的是桂冠。”5法国版的这一改编,革命立场鲜明。法国大革命后,席勒被授予“法兰西荣誉公民”的称号。
至于李健吾为何会选择席勒的《强盗》进行改编,他在发表于1980年2月《戏剧论丛》上的一篇题为《“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文章中提到“年轻时读席勒的剧作,我感到慷慨激昂,不克自制。《强盗》的抗争精神一直在我心头徘徊,终于把它改编为《山河怨》。”6其实,在席勒的戏剧里,李健吾最喜欢的是《威廉•泰尔》(1804年),此剧写的是14世纪的瑞士民族英雄威廉•泰尔带领人民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故事,对抗战时期的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李健吾也曾想把它改编过来,却因剧中射苹果的场面难以安排,又很自谦地认为想象力和笔力都不够格,便作罢了,最终只改编了《强盗》。“抗战胜利,李健吾欣喜若狂,一度误认为国民党会改邪归正。可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很快打破了他的善良意愿。他带着强烈的愤懑,把耳闻目睹的国统区的社会疾苦移植进改编剧本《山河怨》和《和平颂》”7,《山河怨》于1946年发表在《文艺复兴》二卷四——五期。洪深(1894-1955)曾在1947年1月1日的《申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话剧的倒退两步与迈进三步》的文章,提到1946年至1947年“这一年以来,剧本创作,竟可以说绝无仅有,……有两个新作品《山河怨》与《和平颂》,都是李健吾先生近作,但尚未见全豹。”另据1947年《海天》报刊(新1)期有一篇题为《石挥演“山河怨”以廉價賣噱頭》的消息,内容写的是著名的话剧演员、当时上海的话剧皇帝石挥(1915-1957)在演完《捉鬼传》后,预备排演李健吾的《山河怨》;1947年《世界月刊(上海1946)》第1卷第6期的一篇文章《戏剧消息》中有提到上海剧艺社于《裙带风》上演后,本拟上演周彦之的新作《镜花缘》,却因内容与当时现实距离太远;后于伶计划上演李健吾的新作《山河怨》,由佐临导演;第三套计划便是:如若《山河怨》也不成,便将再次重演陈白尘的《升官图》。从上海剧艺社的上演剧目表来看,《山河怨》并未在列。至此,可以判断《山河怨》并未上演过。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从《强盗》到《山河怨》

下一篇: 从《强盗》到《山河怨》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