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误区,既有管理决策方面的,也有态度理念方面的,主要分为以下四点:
1)反应滞后。很多高校在舆情发酵的初期缺乏舆情的监测和分析机制,在各方持不同态度及意见的初期,只限于将问题上报,而不采取任何行动,有关部门往往缺乏主动性,错过了将舆情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最佳时机,即“黄金四小时”,突发事件的负面舆情迅速扩散。
2)封锁消息。在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中,高校往往是迫于舆论的压力才不得不发声,信息的发布过于被动。社会学家奥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谣言公式:谣言的杀伤力=事件的重要度×事件的不透明度[5]。在事件重要度一定的情况下,事件的透明度越小,谣言的杀伤力就越大。封锁消息还会损害高校的正面形象,使后续的舆情处理处于被动地位,加速了高校突发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的漩涡。
3)焦点模糊,态度冷漠。高校网络舆情的回应还是局限于传统媒体的报告形式,内容空洞,避重就轻。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就是坦诚和共情,很多高校在面对舆情时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愿面对自身的不足,态度不诚恳,漠视公众的情绪,反而会激起大众的反感,造成舆情二次发酵。
4)媒体选择有误。新媒体具有及时性的特点,在舆论传播中新媒体往往具有负面推手的作用,有些高校仅限于在官方网站等传统媒体上发表意见,甚至出现粗暴的关闭校内论坛等过激行为,从而激化矛盾,导致大众在其他媒介平台发泄不满情绪,造成更恶劣的影响,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