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体层面:积极关注国民个体心理健康
从个体的角度,进行面向所有人的社会心态引导。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应该要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因此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公共服务体系,应该要加强关注个人层面的心理服务建设。从个体层面来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其实顾名思义就是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因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面向个体层面的,包括由政府、社会、社区、企事业单位等提供的精神科门诊、心理咨询和治疗、员工心理援助、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等,它以解决个体的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为目标。第一,要对公众进行心理健康科普。2018年出台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要健全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网络。健全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内的科普宣传网络,用人民群众喜闻热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广泛宣传“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心身同健康”等健康意识和科普知识。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社区)、进机关等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在公共场所设立心理健康公益广告,各村(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向群众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要提高全民的认识,树立并强化全民的自我健心意识。第二,要对公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公众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当个体经历挫折、面对压力或身处困境时,能够积极调动自己的心理资源,使自己能够积极恢复、快速适应、成功应对的动态复原心理特质或能力[21]。针对学生而言,要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需要继续加强幼中小学校、高等院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心理健康工作,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中心,促进其自我实现与幸福并且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可以通过参加专业课程培训、听专题讲座等为形式,以现场讲授或网站、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册等为途径进行学习。第三,要对公民进行心理健康服务,即建设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心理门诊等,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全面的个体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可以依托积极心理学来帮助探索公民的美德,如爱、宽恕、感恩、乐观、幸福等积极主观体验,还有使个人、家庭、 组织、社会健康和谐、积极发展的心理环境因素。帮助大众解决现实心理问题,维护大众心理健康。包括提供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测评、心理监测与预测、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心理服务,来提升个人心理健康水平。
(二)组织层面: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机构
从组织的角度,进行协调有序的运行。组织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为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开放系统。简单来说: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构成的群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从组织层面展开,其实就是就其社会心理服务机构来谈,主要强调心理服务体系的社会性、普及性和应用价值。第一,充分发挥好我国学术团体的功能作用。我国的学术团体包括:三大全国性心理学组织(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以及五大政府组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审组、全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疫情期间充分体现了其价值所在:疫情发生后,联合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心理援助服务指南》,号召心理学工作者通过网络形式为疫情防控期间不同人群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第二,借助科研机构的外力作用。我国的心理科研机构包括:国家级心理专业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疫情期间,按照卫健委的要求,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启动抗击疫情“安心”行动,为受疫情影响的人群提供心理援助,邀请国内心理危机干预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与支付宝公益基金会、阿里健康等联合创建全国心理援助互联网公益平台,开展网络短程咨询与专业督导等大量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施展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的能力。整合现有资源,对躯体疾病就诊患者提供心理健康评估,为有心理行为问题者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充分发挥其在医患沟通、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方面优势,强化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第四,协同地方性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力量。疫情期间据调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共有415家心理服务机构,通过电话热线、网络视频和网络文字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科普和宣传等来服务于大众,为心理援助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发挥其力量的同时规范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引导下促进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自上而下的从事心理服务的载体,如全国层面、省级层面、地市级、县区级以及社区街道乡镇层面的社会心理服务组织。总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必须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