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材和教师
 
更新日期:2021-01-11   来源:   浏览次数:43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教材中相关元素的挖掘据统计,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取材方面有不小的欠缺,为强调原汁原味,致使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占比极低,约为1%-2%,普遍存在中国文

 
 1教材中相关元素的挖掘
据统计,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取材方面有不小的欠缺,为强调“原汁原味”,致使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占比极低,约为1%-2%,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使得中国文化从源头上被阻隔在外,但在完善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观望和等待,而是要根据国情,积极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和开掘。
1.1 疫情期间的逆行
不论什么主题,除课文的学习之外,教师都可以联系身边人的故事,带领学生进一步思考。比如关于英雄的主题,思考“英雄”的深层内涵是什么?你身边的英雄是谁?你可以成为英雄吗? 首先“英雄”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二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三是作为属性词,指具有英雄品质的。那么,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在危难时刻,为支援武汉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出征的一批批令人感动的逆行者不就是英雄吗?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克服重重困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有些人为此与世长辞,令人泪目。这些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以生命相许的逆行者们的感人事迹,就刚刚发生在我们身边,相信学生们也知道,这是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事例宝库。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内心:人心中藏有私欲、贪心、怨恨、不饶恕等负面的东西, 当这种不好的欲念蠢蠢欲的时候,你战胜过自己吗?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你曾经战胜了自己心中的黑暗,行走在光明中,那么你就是英雄啊!这种省察自身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人心洁净了,其生命才会更美好,国家和社会才会更美好。
1.2 寻常百姓的勇敢
讲到奉献、责任、爱等这些主题,事例就在我们身边。如2020年7月央视报道的《开“火”车的司机》孙刚。孙刚的货车在维修时突然起火,而周边是闹市区还有加油站。为了不伤到人,他孤身一人将“火”车开到人烟稀少处,下车没几分钟,邮箱就爆炸了,所幸孙刚无恙,但他的车却被烧成空架。这辆车是孙刚卖了房子、借钱买的,没想到债务刚还清,车就出事了。事发后,不少网友表示想要“众筹”给孙刚师傅买一辆新车。7月30日,一汽解放官微表示,“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决定赠送孙刚英雄一辆崭新的解放J7卡车。孙刚说,第一次接到赠车电话时,自己是不相信的。他拿到车,高兴地表示,要把用新车挣来的第一笔运费捐出去,回馈社会,把爱心传递下去。让学生体悟到,寻常百姓的勇敢背后,是奉献精神及对社会和他人的强烈责任感。
1.3 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英雄、奉献、责任和爱等等,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是相关联的。例如,浙江湖州83岁家境并不富裕、自己捡废品却不留姓名捐款一万元支援抗击疫情的老人的事迹,可用于新视野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主题Less Is More,引导学生思考少与多的人生哲学内涵:老人拥有的物质财富很少,但其精神世界的财富极多,因为他有博大的爱。更进一步,面对“物质追求至上”的不良社会风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少会成为多呢?私心杂念少,光明喜乐多;心中贪欲少,心灵自由多;钱学森和邓稼先等科学家,为自身考虑极少因而对国家和民族贡献极大。
我们要用国际国内正在发生的事,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讲好中国故事,使学生有共鸣。从大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明白,祖国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最大依靠。要使思政接地气,透过身边的凡人小事,使学生在凡常生活中体悟责任感: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是无数同胞努力奋斗的结果。一个美好社会的建设,需要你我在内的每个人的日常努力。
2 教师和师生关系
在课程思政代背景下,要将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教学材料和方法都很重要。但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和师生关系。
坦诚地说,不论通过什么途径将思政融入,高校课堂育人的效果最终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即师生关系实现的。而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以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为前提的,在信任的基础上产生尊重和敬仰,进而会生发追随和学习的动机。当信任的纽带建立起来,师生间合作的开展便有了基础,在这种合作的基础上,教师方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力,教师以不同的方法进行的思政教育方能奏效。换言之,师生交往的微末,会化作美好师生关系的溪流,成为思政的源头活水,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为其生命注入不竭的能量。言传是必要的,身教更重要。学生会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教师的为人处事方式、教师的家国情怀不经意间的流露,对学生而言都是思政教育。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材和教师

下一篇: 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材和教师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