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英汉翻译中的表现及策略
 
更新日期:2021-01-26   来源:   浏览次数:41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我们已经知道,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英汉民族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导致了两种语言的差异,因此在进行翻译时译者的内心应

 
 我们已经知道,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英汉民族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导致了两种语言的差异,因此在进行翻译时译者的内心应对此时刻保持清醒,及时地进行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转换,并采用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笔者翻译过一篇英语博士学位论文,即Cultural Validity and Specificity of Work Values among Asian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美国亚裔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文化效度与特征》)。其专业性强,表述客观、逻辑严密、行文规范、用词正式、句式严谨,翻译时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使译文既符合原文的语言特点和行文风格,又满足译入语读者的阅读期待,这就要求笔者精益求精,对不懂的地方必须广泛求教,反复推敲,找到最佳的表达方式。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道出了翻译的艰辛与不易。笔者在进行文本翻译时深切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下面将结合翻译过程中的典型译例,对一些难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具体来说,可通过词性转换、抽象变具体、被动句和主动句的转换、定语从句的切分等方式进行翻译,从而使译文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1词性转换
英汉语言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它们在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翻译时,就不可能总是采取直译的方法,使词汇和句子结构一一对应。必要时应进行词性转换。词性转换就是在保证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将源语中的某些词语的词性或词类进行转换,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句法更加通顺,意义更加明晰。主要有英语名词转译为汉语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英语形容词转译为汉语的动词或名词;英语动词转译成汉语的名词或副词。下面主要讨论名词转译为动词的译例。
例1:
原文:Cross-cultural researchers have cautioned the use of race as proxy to explain the complexity of cultural phenomenon and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further explor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the group differences.(P.63)
译文:跨文化研究者已对使用种族作为替代物来解释文化现象的复杂性发出警告,并强调进一步研究造成族群差异的根本机制的重要性。
分析:英语多用抽象名词,汉语多用动词。该句中的“use”是名词,如果直译为名词的话,听起来很拗口,译文会很不通顺,而翻译为动词的话,既不影响原文的意思,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句子更通顺。
例2:
原文:There’s little agreement across empirical data on whether men and women endorse different work values.(P.68)
译文:从全部实证数据来看,对于男性和女性是否认同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几乎没有达成共识。
分析:这里笔者首先把介词on引导的从句置前翻译,又通过把名词“agreement”译为动词“达成共识”,使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晰,更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例3:
原文:Researchers have provided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importance of work values in the prediction of career choices (e.g., Super, 1970), job satisfaction (e.g., Dawis & Lofquist, 1984), and oth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e.g., Rounds & Armstrong, 2005).(P.25)
译文:研究者们已经提供了证据证明职业价值观在预测职业选择(如Super, 1970)、职业满意度(如Dawis & Lofquist, 1984)和其它决策过程上的重要性(如 Rounds & Armstrong, 2005)。
分析:如果把“the prediction of...”直译为“在...的预测上”,则定语过长,显得句子冗长啰嗦,翻译腔过重,而把这个英语名词转换为汉语动词,则整个句子既简洁明了,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词组的翻译
例1:
原文:The long-standing phenomenon of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among Asian Americ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well-documented. (P.22)
译文:美国亚裔人群中长期存在的职业隔离现象已有许多研究案例。
分析:“document”是一个常见词汇,词典释义为:n. 文件,文档,公文等。当动词时,意为“用文件证明”。此处为动词,和“well”搭配使用。初译时笔者直译为“详细的文献记载”,但似乎并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而且范围太广,最后经美国专业人士进行英文释义,即“there are many studies and facts about the case”,并结合上下文,发现作者的意思是之前已经有许多人研究这一现象,所以改译为“许多研究案例”,这样一来更加具体,也更有助于读者理解原文的意义。
例2:
原文:The participants will be informed that their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will be kept separate from their previously submitted answers.(P.33)
译文:参与者将被告知:他们正在确认的信息将不会影响他们之前已提交的答案。
分析:初译时笔者直接按字面意思把“will be kept separate from”译为“被保持分开”,但显得很生硬,具有严重的翻译腔,会让读者不知所云;而笔者联系上下文反复思考,并咨询了美国迈阿密达德学院心理学专业的Cassandre Jean-Ceide,发觉此处是作者想告诉参与者放心填写信息,因此改译为“将不会影响...”,既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更加通顺。
例3:
原文:This finding indicated that individuals’ levels of satisfaction towards their own majors are independent of their work values endorsement.(P.71)
译文:该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的专业满意度并不依赖于他们的职业价值观认同。
分析:初译时笔者把划线部分译为“独立于”,基本意思也对,但语气不强,意思不太明确;而改译为“不依赖于...”更符合汉语的行文特点,表达也更清晰,也更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3 句子的翻译
汉语是意合语言,句式随意,多用短句,而英语是形合语言,句式严谨,长句和被动句也较多,本翻译文本中较常见的是被动句和定语从句,在翻译时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也有所不同。下面将举例进行详细分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英汉翻译中的表现及策略

下一篇: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英汉翻译中的表现及策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