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功能定位的必要性
 
更新日期:2021-01-28   来源:   浏览次数:55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思政课的出身具有特殊性,本质上是一门人学课程,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和支撑点,教育和培养人承担特定的社会角色。因而对高校思

 
 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思政课的“出身”具有特殊性,本质上是一门人学课程,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和支撑点,教育和培养人承担特定的社会角色。因而对高校思政课的功能定位有其内在的树人必要性,需要立足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育理念、时代背景和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来分析,从而实现思政课程育人的本质功能。
(一)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客观要求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既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功能精准定位的根本依循。立德树人首次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理念是出现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坚持教育的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科学论断深化了党对教育本质论的认识,使立德树人理念上升到国家教育战略地位,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中心工作。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突出强调立德树人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仅明确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的价值导向,更是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立德树人实现的最主要渠道和阵地,使得高校思政课朝着人学课程的方向发展。因而全面准确地对高校思政课程功能的定位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客观要求,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引导,有利于实现课程育人的本质属性。
(二)时代发展的阶段性使命
不同历史时期,高校思政课功能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时代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对其提出新的使命要求,需要自觉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党和国家对思政课在培养时代新人和担负民族复兴大任中的功能定位呈现出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青年应“具备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立德树人工作的适时贯穿恰好是对这一需求的有力回应,是思政课功能定位的目标要求。因而思政课若想更好地凸显时代意蕴、不负历史重托,更好发挥内在的课程功能特质,就必须承担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重要使命,增强大学生的使命责任感并为之奋斗,这既是时代发展之诉求,更是思政课自身课程功能的不断完善过程。
(三)现实困境的问题性沉思
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长期以来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但由于受到众多内外因素影响的缘故,思政课的实施效果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彻并不明显,课程功能也有所弱化。面对当前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西方意识形态的多样化渗透,以及互联网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与认知方式对舆论传播格局的改变,思政课在思想文化领域和舆论空间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严重削弱了对思政课功能的理解和影响力。而对于思政课直接作用的对象—大学生而言,由于传统思政课的“说教”层面厚重、缺乏亲和力与针对性与学生自身不理解、不相信之间的矛盾,也面临着课程功能与思想特征之间的错位与脱节,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加之作为高校公共课,有些高校尤其理工科类学校思政课经常处于边缘化状态,思政课备受冷落、形同虚设,致使思政课在高校中立德树人工作中应发挥的功能被掩埋。因此,目前看来,为更好发挥思政课功能,将立德树人深刻内涵与思政课功能融会贯通,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是当前思政课建设亟待解决的重点与难点。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功能定位的必要性

下一篇: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功能定位的必要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