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强化校园德育文化建设
 
更新日期:2021-02-04   来源:   浏览次数:27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从孟母三迁的典故中不难看出环境对人的成长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人道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另其童幼熏德善良,习于正则正,习于邪则邪。近代康有为也十

 
 从“孟母三迁”的典故中不难看出环境对人的成长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人道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另其童幼熏德善良,习于正则正,习于邪则邪。”近代康有为也十分重视陶冶熏陶的作用,强调师德和环境对儿童品德形成的影响。所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文化,能够促进人健康成长,教人向善的学校文化环境则是校园德育文化环境建设的最终目标。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物质文化具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的作用,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潜移默化的效果,需要合理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校园物质环境相融合,是学生接受和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最直接的途径。首先,需要根据地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合理统筹规划,例如在校园里摆放名人雕塑,墙壁上以名人画像、名言警句作为装饰物,也可以借助当地文化资源修建名人纪念亭和纪念堂等以此增强校园传统文化气息。其次,要注重专门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尽最大努力完善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的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专栏书籍供学生阅读,举办相关传统文化活动,引导小学生们积极了解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隐形课程”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们设计具有传统文化风格的装饰,尤其在特殊纪念日和传统节日里可以引导学生来装扮教室,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共同经过长期创造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学校精神成果的总和。学校精神文化的存在形式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形式,一方面体现的是师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及态度,另一方面体现的是制度、设施、环境、活动等。首先,在树立学校价值观理念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校风校训中,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优良的人格品行。其次,发扬主人翁的精神,鼓励师生共建良好的班风学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打造特色文化班集体。最后,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根据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效果,在相关活动和培训中对先进个人及优秀团体进行表彰和宣扬,促使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
3.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是一种保证和制约校园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发展的保障机制。最重要的就要健全规章制度与组织机制,在合理的规章制度下保证学校各个组织机构和部门相互协作、分工明确,共同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制定活动方案,动员师生们积极参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不断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强化校园德育文化建设

下一篇: 强化校园德育文化建设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