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区块链技术概述
2008年,中本聪在其发表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中首次提出了“区块链”这一技术概念。本质上,如今所有的交易,无论是金钱交易还是信息交换,都是建立在一个中心化的机构基础之上的,如银行、公司,这样必然会涉及到中心服务器的处理过程,也一定会涉及到人的参与。根据人的“有限理论”和“机会主义行为”,整个系统还是存在不确定性。中本聪假设银行等金融中介不复存在,如何实现大规模的点对点的快速交易,从而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经济体系,这就是区块链技术的初衷。
喻国明教授在《区块链变革与主流媒介的角色与担当》一文中指出,区块链技术的实际意义要远远超过商业与金融领域,凡是互联网连接所及的地方,区块链技术就会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方式。它是互联网时代社会组织方式进化的基本范式与世界观。
根据2018年5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白皮书》,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有望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策源地”,推动“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变迁。
2. 信息传播机制概述
信息传播机制,就是信息传播的形式、方法、以及流程等各个环节,包括传播者、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以及接收者等所有构成的统一体。信息传播机制就是一种对信息从发布者到接受者的渠道的总体概括。
1948年,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在一篇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传播过程的“5W”模式,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对应传播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传统传播过程大致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传播者从环境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根据自身的态度、方针等准则将信息编辑加工,然后采用某种形式的传播媒介,例如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将信息发送给受众,受众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立场等将信息解码,选择性地接收和理解信息,从而采取适当的环境适应行为,同时传播者通过信息的传播也塑造了一种信息环境。随着新媒介技术为受众赋权,受众逐渐具有能动的反馈作用,对传播者选择、加工信息的过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上述信息传播机制涉及了信息把关、新闻价值、新闻生产、传播媒介、新闻框架、新闻素养、信息编码和解码、选择性接触、传播功能、拟态环境、受众反馈等多方面的传播原理。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次传播革命使新媒体孕育出独特的内涵,从表象上来看,新型媒体外延更加广阔,具有丰富多彩的媒体形态,且覆盖范围极其广泛。深层次看,新媒体重塑了现有的传播生态环境,颠覆了传统的线性传播格局。区块链技术作为公认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驱之一,因其去中心化的技术特性,将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推动和变革效用,信息传播亦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