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学家杰弗里·亚历山大(Jeffrey C. Alexander)认为,媒体必须通过受众的接受才能建构群体身份和情感统一体,符号性传播建构了群体身份和情感统一体[2]。B站跨年晚会以视频直播为核心构建的信息环境,在节目形式与内容上为观众的社会交往行为(观看、点赞、转发、评论)创造了新的媒介场景。弹幕作为B站视频的一种符号,一方面为观众提供了实时参与和表达的渠道,使得观众不单是内容的消费者,更是作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信息传递以即时性、互动性,形成了一种高参与度、强互动性的开放式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发送弹幕的行为就是观众对视频的再加工过程,原视频文本加上弹幕形成新视频,因此只要视频有新观众、新弹幕,视频就处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B站本身是一个大的网络公共空间,弹幕又为B站上的每一个视频本身成为一个小的公共空间创造了条件。
晚会依序呈现的三大展演章节“日落”、“月升”、“星繁”,其符号特征隐喻鲜明,象征着随时间的推移,晚会开幕,狂欢开始。导演对节目的编排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符合程式化的框架。从《魔兽世界》舞蹈秀带领80后回到“艾泽拉斯大陆”,到《Phoenix》最强电音呼唤《英雄联盟》游戏口号,从《数码宝贝》、《名侦探柯南》、《哪吒》超燃主题曲,再到理查德·克莱德曼奏响《海德薇变奏曲》,致敬《哈利·波特》。民乐大师方锦龙与虚拟偶像洛天依“合体”表演《茉莉花》,打破次元壁,从军星爱乐合唱团的退伍老兵们合唱《种花组曲》,红色弹幕刷屏,最后五月天唱响“干杯”,难忘今宵。《人民日报》评论,这些节目在保留小众特色等调性的同时,显得更加多元融合。
B站跨年晚会通过集体记忆构建,引起了受众的情感共鸣,强化了社会联系与文化认同。法国心理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认为,只有在社会环境之中,个体才能获得记忆,才能唤起、识别和定位记忆,而这种唤起、识别和定位记忆的文化框架就是所谓的集体记忆[3]。晚会将原本属于私人的记忆转变为公共空间的集体记忆,使得公众能够通过观看晚会、发送弹幕、点赞、评论、转发等形式参与网络互动,表达对集体记忆的缅怀,并且这种“表达”又是公开的、共时的。此处的集体记忆蕴含了两层含义:首先勾起了观众对往事场景的回忆,对于不同观众来说,这种记忆是围绕同样的事物而产生的不同回忆,它既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其次这种集体记忆塑造了当下时空观众的统一存在感,即消逝了空间的时间统一性、情感一体化,网络新媒体为这种统一时空或者说公共空间的存在提供了技术赋权。在这种集体记忆之内,整体性和共时性获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