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马克思主义观和无神论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观和无神论鼓励人们努力追求美好生活和理想是国家教育快速发展的思想基础,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相一致。高校学生正处在初步接触社会,践行艰苦奋斗的时期。消极的宗教思想在高校中容易诱导学生放弃努力安于现状。因此,做好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既是对消极宗教思想的抵御,也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方式。高校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要及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防止其成为宗教渗透的突破口。严格禁止宗教在高校内开展各项讲座、座谈会、交流会等活动,加强对活动的审核,减少校外人员在校内开展的活动,时刻保持对宗教渗透行为的警惕。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抵御宗教思想渗透的重要理论武器,是认清宗教本质,理性面对宗教传播的最佳途径。马克思指出:“宗教产生于颠倒的世界,因此是颠倒了的世界观,给人虚幻的幸福”。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因此,高校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确保每个高校学生都能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评价和认识。要定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交流座谈会,或通过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三)强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世界观会指导人们的行为,极端宗教思想渗透带来的极端宗教世界观会引导人做出偏离大流的行为,消极的宗教思想会导致人产生消极厌世的行为,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而积极向上,正确的世界观会推动人们积极面对生活、勇于解决困难,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同的世界观之间可能存在对立和斗争关系,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大学时期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最容易受到宗教渗透影响的时期。因此,高校必须强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这是防范宗教渗透的中哟基础,是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的重要环节。
(四)完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高校要将国家对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作为新生入学时的重要思政教育内容,教育学生正确的宗教观,教育学生如何辨别宗教渗透行为。尽可能使学生远离宗教渗透,即使受到渗透也不进行传播,形成“防范于未然”的“防火墙”。完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强化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发挥高校心理辅导室和各级心理辅导员的作用,使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能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客服,而不是选择寻求宗教给予心理慰藉。辅导员应经常深入学生群体,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在发现校园传教活动时及时做出应对,为学生远离宗教渗透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