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国内文物翻译的研究现状
 
更新日期:2021-02-05   来源:   浏览次数:45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文物翻译一直是翻译实践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大多数研究者都从异化和归化、信达雅等翻译原则以及顺应论等理论出发,而且文物翻

 
 文物翻译一直是翻译实践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大多数研究者都从“异化和归化”、“信达雅”等翻译原则以及顺应论等理论出发,而且文物翻译往往停留在词汇层面的汉译英。比如师新民从民族性原则、简洁性原则、信息性原则和回译性原则四方面讨论了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名称翻译。刘庆元基于文物翻译中的“信达雅”原则,以湖南博物馆为例,指出文物翻译是特殊问题翻译,如果“信”与“达”矛盾时,译者应遵守“达”为先得原则,才能达到最佳的译文效果。吴敏焕从顺应论视角出发,总结了陕西博物馆文本翻译的三个特征: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以及该博物馆翻译实践的有效性。
同时,由于文物名称往往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不少研究者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列举了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晏小花、刘祥清指出文化空缺是文化内涵词翻译的主要障碍,并认为汉英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处理应本着文化平等的态度;适应文化交流的客观要求,尽量运用异化译法,将文化空缺词译成“中国英语”。范东生同样指出,语言的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的翻译,文化是由不同层次内容构成的,因此翻译也就是不同文化层次内容的翻译。此种翻译观也适用于文物翻译领域,因为中国文物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种载体,但是上述研究并没有涉及到文物翻译实践。
综上所述,中国文物的英译研究者多从“异化和归化”、“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以及顺应论等理论出发,而且文物翻译往往停留在词汇层面的汉译英;即使提到跨文化角度,也没有详细阐述、举例或是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本研究将从文化传递视角出发,对国内历史文化遗址和博物馆的文物名、文物简介英文翻译进行研究,指出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国内文物翻译的研究现状

下一篇: 国内文物翻译的研究现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