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确定“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原则
 
更新日期:2021-02-18   来源:   浏览次数:26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以学生为中心,满足成长获得感的原则:贴近学生,使学生有内在成长的获得感,即因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具象或抽象的收获,而产生的正向的、持

 
 1.以学生为中心,满足成长获得感的原则:贴近学生,使学生有内在成长的获得感,即因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具象或抽象的收获,而产生的正向的、持续的主观心理感受。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谋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协调统一。涉农专业学生很多来自农村,思政内容要与振兴乡村、爱农爱家乡结合,真正帮助他们找到实现理想的动力和信念。
2.实事求是挖掘合理结合点的原则:课程思政的依托是课程,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发展历史,实事求是地挖掘和提炼思政元素,找准对应课程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落脚点。
3.遵从教育和认知规律,因材施教的原则:思政内容的引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意趣,增强时代性,贴近现实,调动学习内生力,加强学习反馈意识,使得学生们将思政内容自觉自愿地内化于心,塑造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教材载体和体例创新设计,强化思政内容的育人效果灵活新颖的思政板块设计,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设计一些拓展栏目如“学科突破的哲学”“行业破冰转折点”“大师足迹”等板块,通过阅读内容或链接等引入一些案例,拓展思政内容;在每章开始设置本章导读,启发学生思考,引伸和强化教材的作用。
4.立体化整体设计,基因式融合,实现与专业知识无缝衔接的原则:依托专业内容,将思政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有机融合,在点、 线、面体系中深入挖掘课程内涵,持续提炼课程的育人元素,使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细分的子目标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互相促进。
5.与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结合,合理安排不同形式的思政内容。教材编写配合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自主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开放式课堂形式相配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现实、关注社会、关爱生命,提升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与新形态教学模式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以激发“课程思政”活力。
融合思政教育的新形态教材建设需要将思政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内容与技术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材建设的既定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一方面要提高思政教育的自觉性,不断发现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深入挖掘教学内容 中体现的思政教育素材,编写出朴素入心、感人至深的教学篇章;另一方面要积极钻研现代化教学技术,使现代化教学技术成为思政育人的优秀载体。
可采用二维码等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以及云课堂平台,融入动画或各专业发展的代表性视频的案例,按照课程教材编写的规范和原则,确定课程教材、教学辅导教材的、线上线下体系结构与内容安排,重点做好知识点的选定、 微课的划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科学精神等思政内容的组织等,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巩固拓展知识,激发“课程思政”活力,使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融合,增强时代感、说服力和感召力,增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效果。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确定“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原则

下一篇: 确定“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原则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