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作为社会主义价值客体的社会主义制度
 
更新日期:2021-02-20   来源:   浏览次数:33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什么?最早尝试以此为抓手来理解社会主义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是以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什么?
最早尝试以此为抓手来理解社会主义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是以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比如,小平同志就曾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前人的探索值得我们重视,但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大都基于个人(或群体)经验,是一种所谓的“经验排除法”,而我们现在则需要从本质层面来回答这一问题。从本质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两大“不是”: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日常道德生活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指向的是政治价值观”,因此,“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而不能将其与作为人民群众生活伦理规范的道德生活价值观混为一谈。”有些学者错误地认为这一区分“将核心价值观定位于国家价值观”,没有看到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国家价值观,而且也是个人价值观,因此错误地认为该区分存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窄化”的嫌疑。但事实却是,这些学者将国家价值观和制度价值观混为了一谈,没有看到这一区分旨在凸显制度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的差异,而非国家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的区分。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资本主义等其他制度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诉求,其核心价值观是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扬弃,直接套用资本主义乃至封建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可取的。有学者指出这一区分没有将普世价值考虑在内,认为某些“普适价值”是可以超越制度隔阂,为人普遍接受的。诚然,有些价值(如自由、平等)的确带有相当的普适性,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它们都是可欲的、值得推崇的,但“普世价值”并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念,它们也需要“落地生根”,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实现“本土化”。在实现“本土化”的过程中,普世价值的情景化阐释就不可避免,而情境化阐释恰恰是其普适性受限的原因所在。在当今世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分相对应,“普世价值”的情景化阐释往往以“资社二元差异”的方式呈现,比如二者都推崇“民主”,但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只是一种程序化的安排,最后往往流于形式,而社会主义国家则“要建立更加广泛、全面且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形式”,它强调的是人民当家作主,带有更多“实质民主”的意味。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作为社会主义价值客体的社会主义制度

下一篇: 作为社会主义价值客体的社会主义制度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