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公民时代概念
新公民时代以公民为主体,是在公民道德水平与公民素质逐步提升的背景下衍生而成,赋予了新时代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追求。新公民时代表现为公民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在时代的发展中并不是被动参与,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时代发展的浪潮之中。公民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既是时代的参与者,又是时代发展方向的指路标。新公民时代将公民道德素质作为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将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作为硬指标,力图把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道德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源自于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新公民时代,人民对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的突出问题,阻止环境进一步恶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倡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绿色创建行动。这是将环境道德理念指向具体空间中的公民日常生活建构,成为公民日用而不觉的、人人能够拥有也人人能够践行的生活方式。在社区中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可以改变公民的环境道德观念,推动公民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社区环境道德教育概念及目标
环境道德教育由环境教育发展而成,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72 年第一次世界[]性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首次提出了环境教育的概念,并强调了环境教育对人的重要性。1975年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提出了环境道德教育一词。社区环境道德教育是指在社区环境下,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学角度出发,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激发社区公民对环境道德的内在肯定与需要,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道德人格并能在实践中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一种教育。
社区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包含主观上道德意识培养和客观上的道德行为塑造两个方面。以此来看,社区环境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社区公民的环境道德认知,包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肯定自然界存在的价值等;二是养成社区公民的环境道德情感,唤醒社区公民对生态平衡的美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其他生物的共情能力等;三是加强社区公民环境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比如教育社区公民要保护环境,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节能环保等等。在丰富社区公民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使公民意识到维护环境绿色和谐是自身应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为环境道德行为的养成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