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翻开字典,“阅读”这一语词在《辞海》的解释是“阅览诵读”,主要用于阅读书报等。而“阅”字的内涵却丰富得多,其本义是在门内考察、计算事物;主要含义为看、察看,检验、视察, 经历,容,容许,总聚,汇集。通过对“阅”字的考察,我们可以知道“阅”不仅仅是对书籍的察看和反思,还包括对人、事件、物品、社会和大自然等的观察与探究。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 )曾说“我们在生命中的每一时刻,似乎都被我们由事物表象所阅读出的含义所牵动......天空、海洋、太阳、星星、人类,环绕我们的这所有一切,都是我们可阅读的东西”,她在此从哲学层面上指出了我们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被对事物表象的阅读行为而得出的含义所牵引,然而这些包括天空、海洋、太阳、星星、人类在内的事物表象却是我们真正可以而且值得阅读的对象。阿尔维托·曼古埃尔(Alberto Manguel)也清醒地认识到书籍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及角色,曾在书中写到“对于我而言,我所阅读的书就是那另一本异常巨大的’书’(Book)的抄写誊本或注释本。”本文也是在广义意义上使用“阅读”,认为阅读力是伴随生命始终并似乎时刻在发挥着作用,阅读的对象不仅包括以书籍为主要载体所记录的内容,也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人、事件、社会、大自然、等等,至于在睡梦中阅读力是否发挥作用及程度如何暂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不可否认,由于每个人的年龄阶段、知识结构、认知半径、生命体验的不同,面对同一本书、同一事件、同一物体,我们因阅读行为而得到意义是有所差别的,阅读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强弱不一的。但是,阅读力都因阅读行为的进行而对生命自身发生着作用。在阅读行为的过程中,阅读对象对大脑、心灵的撞击作用会产生一些感受和观念,这些感受和观念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大脑对这些感受和观念进行反思之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认识与判断的内容和方式则构成了我们思维的内容和方式(本文将思维的内容和方式简称为思维方式),接着,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选择,便对我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指导作用,形成了自己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生命形态。由此,我们认为阅读力是人的思维方式的基础,既是构成人的思维方式的基础性的固有力量,又是在求知天性影响下不断认知、体验、修正、塑造人的思维方式的必要力量。陶云飞在《薇依的“论阅读的概念”》中讲“尽管我们的世界,就是我们读到的意义,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感官力去获得更为确切的阅读,即,由之获得更为丰蕴的意义。更高的感官力是关于自然世界的,其获得的意义是相互交涉的,那是薇依所说的‘重叠阅读’(lectures superposées; superimposed meanings),我们能够‘在感觉(la sensation)之后阅读必然性(la nécessité),在必然性后阅读秩序(l’ordre),在秩序后阅读上帝(Dieu)’”。这里所讲的感官力包括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嘴巴的味觉、鼻子的嗅觉、皮肤的触觉和心灵的第六感觉,感官力的提升有助于获得更为确切的阅读意义。在本文看来,感官力仅是阅读力的一个组成部分,阅读力不仅包括身体上的感官力还包括理性上的逻辑思维力量,后者是我们在面对书籍时所使用的主要力量。在阅读力不断延长和增强的过程中,它面向着不同层次的内容,在对这些内容的阅读行为中我们收获了感官层面的娱乐与共鸣、认知层面的扩充与深化、经验层面的积累与总结、灵魂层面的超越与升华,这些意义在不同时间段中以比例不等但融合性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对各不同层次内容的认知和解读延展着我们思维方式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意识到阅读力存在的前提下,我们本着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努力地完善知识结构、扩大认知半径,接纳生命中的经历与体验,加深自己对外部世界和内在自我的认知与理解,不断增强自己的阅读力,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终使自己的生命充满更丰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