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图书馆非遗传承与推广创新实践路径分析
 
更新日期:2021-02-26   来源:   浏览次数:45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建立可靠的非遗信息源高校图书馆开展非遗传承与推广活动,首先应建立或获取可靠的非遗信息源:1.1建立非遗特色库或非遗专题网站收集、整理、加工文化

 
1 建立可靠的非遗信息源
高校图书馆开展非遗传承与推广活动,首先应建立或获取可靠的非遗信息源:
1.1建立非遗特色库或非遗专题网站
收集、整理、加工文化遗产资料不仅是对非遗进行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图书馆可以重点关注地方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收集记载这些活态文化的文献、文字、图片、视频、口述、实物、制作技艺、群体活动等资料,通过采购、征集、录音、摄像等方式进行收集、分类、整理或数字化保存。图书馆可以将这些珍贵的非遗资料建成特色数据库或非遗专题网站,对非遗资料、活动成果进行展示与宣传,为非遗在校园的推广提供一个内容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完善的非遗文化传播平台。
1.2与非遗传承人建立稳定而持续的联系
非遗传承人是非遗文化传播最可靠、最生动的信息源,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邀请传承人走进校园,可以让大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地道的、原汁原味的非遗文化。图书馆应发挥好桥梁作用,通过民间寻访、定向邀约的方式与非遗传承人建立联系,也可以与相关非遗保护单位、地方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工艺美术协会等机构或团体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持续的非遗校园传承与传播活动。
2 非遗讯息传播要有系统性、互动性、体验性
根据传播学的原理,受传者接触某一信息的次数越多,越容易接受,同样的信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重复出现,是取得以至增强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互动能够使单向的传输转变为螺旋式上升的传播效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量巨大,门类丰富,登记在册的非遗资源总量有近87万项 。图书馆应围绕本地区的非遗项目分主题开展长期的、系列的推广活动,打造非遗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实现非遗传播的规模效应。同时活动应注重互动性和体验性,如在非遗展览与展演过程中加入知识问答、游戏竞赛、话题讨论、体验制作等互动环节,让大学生全面参与到非遗的生产与生活情境。此外,还可以邀请学生一起开发、设计文创道具或礼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的创新演绎。互动与体验的过程,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切身感受与审美体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非遗内涵与价值,提高对非遗的认知和关注。
3. 加强与其他非遗传播者的合作
高校图书馆开展非遗活动不能孤立地进行,应围绕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目标,主动与院系、宣传部门、学生社团等其他非遗传播主体合作,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3.1与院系合作,促进非遗专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还没有作为一门学科列入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目录中,但许多院校都开设了与非遗相关的专业方向,如民俗学、文学、人类学、民族学等[。高校图书馆应关注非遗相关学科文献的搜集,为相关学科研究与发展提供文献保障;与非遗相关教师建立联系,邀请其进行指导,对其非遗相关学科研究成果进行宣传与推广;邀请相关非遗传承人参与课堂教学,组织非遗学科相关技艺的讲座与展演活动等。
3.2与宣传及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动高校德育与美育工作
非遗蕴含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是高校开展德育和美育的有效方式。高校图书馆应主动与宣传部门合作,扩大宣传阵地,提升宣传效果;加强与学生管理部门合作,在非遗传播过程中对大学生开展思政与德育教育;与美育中心合作,将非遗融入美育课堂,提高大学生审美品味和人文素养。
3.3与学生社团合作,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探索,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培育与熏陶。许多高校设有关于非遗学习活动的学生社团,如北京大学设有北大民俗学会、茶社、节日文化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设有民俗学社,中国地质大学设有大学生剪纸协会、大学生书画协会,北京工业大学设有民间文化艺术社、戏曲曲艺社等。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学生社团合作,参与学生非遗社团活动,吸引社团参与图书馆非遗活动的策划、宣传、组织和实施,共同营造校园非遗文化环境。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图书馆非遗传承与推广创新实践路径分析

下一篇: 高校图书馆非遗传承与推广创新实践路径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