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更新日期:2021-02-26   来源:   浏览次数:52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项内容为代表的历史学科素养,不仅揭示了历史学科和历史教育的本质,反映了我国历史教育发展的要求与方向,也为广大历史教师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这五个方面作为历史课程的具体目标,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指引性。理解和运用每个概念含义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搞清楚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科学,时空属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性,“历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使‘记录的历史’无限地接近‘客观的历史’,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用时空对其进行界定,然后依据史料进行‘复原’”。因此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是接近历史真实的两种途径,通过这两个目标的达成,实现了历史教学的知识层次目标。历史理解则要求我们“以‘同情’之态度、复原历史语境、依据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史事、建立史实之间的贯通性认识、形成历史地看待问题的意识”。
简单来说历史理解的目的在于回归过去,尽量接近历史的本真,而历史解释则是指,在一定史论的指导下,以不同的视角和立场评判历史,解读历史,建构自身历史解释的独特思维。显然,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属于能力目标的培养,是高于知识层次的要求,但这并不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如何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形成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知识以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价值,这才是作为第五层次也是最高目标的历史价值观的要求。而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家国情怀,从最基本的热爱国家到热爱国家的传统文化,再进一步提升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建立起由内到外的家国情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下一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