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网络谣言产生的根源
 
更新日期:2021-03-02   来源:   浏览次数:68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针对网络谣言事件,权威信息存缺失,滞后或者模糊信息闭塞、社会环境的透明度不高是谣言盛行的一个很大原因。网络谣言针对的往往都是突发性事件,所

 
 1.针对网络谣言事件,权威信息存缺失,滞后或者模糊
信息闭塞、社会环境的透明度不高是谣言盛行的一个很大原因。网络谣言针对的往往都是突发性事件,所谓突发事件实质是社会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新旧体制、观念等前后矛盾的产物。当这些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权威信息又没有及时出现,就为网络谣言提供了发展空间。网络谣言成为人们获取事件信息的主要途径,并不断扩散变化。而这时,舆论往往存在一定的失控情况。如果对于谣言尤其是网络谣言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受众最需要了解事情真相的关键时期,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发布,或者采取简单封堵的方法遏制网络谣言的蔓延,网络谣言则易于占据舆论阵地,对社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我国政府信息网站与发达国家政府网站的信息透明度相比,依然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没有健全网站的服务功能等,还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针对“为什么谣言能广泛传播”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在线访问,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政府部门的信息透明度太低并且不能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我国政府对电子政务功能的网站资金投入太少,网站服务功能不全,这就在时间上错过了网络谣言的最佳遏制期。虽然把一些公务内容公开了,但是没有设置网民评论的窗口,不能让民众及时有效地发表意见,在线处理效率低,公民的请求不能得到及时的回复。社会息的透明度不高、公开程度太低,致使大众获取真实信息的难度增加,降低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威信。
2.网络媒介受众对网络谣言的辨析能力不足
一般而言,网民对于网络信息龙其是谣言信息的辨别能力越强,网络谣言传播的空间就越小。如果网民们能够准确的辨析网络上的信息的真假,那么网络谣言也就不可能发展壮大了。
但是目前我国的网民们对于网络谣言的辨析能力严重不足。一方面是因为一些谣言往往依存于一些突发的重大公共事件,如地震、瘟疫等灾难性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和网民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导致相当一部分网民心理承受能力被削弱,恐慌、焦虑的情绪在网民进行中蔓延,如果加上权威性的信息缺失或者模糊,必然导致网民对“小道消息”的依赖程度增加,对网络谣言的可信度辨别能力下降。更多的网民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对待网络谣言,这些包含威胁性内容的网络谣言从而获得相当数量网民的信任,进而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网络谣言作为未经真实的信息传播,其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定的社会群体情绪,成为社会环境中各种复杂因素的表征。当前我国社会尚处于转型时期,一些社会问题、矛盾依然存在,一些社会群体存在着一定的社会负面情绪。当网络谣言触发了这些人的负面情绪,引发不满情绪共鸣的时候,这些网民往往处于非理性的宣泄状态。事实真实与否已并不重要,而是通过参与网络谣言的传播来表达自身的社会负面情绪。比如哈尔滨“宝马撞人案例”事件中在网上盛传的“领导亲属”、“权钱交易”等谣言,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中的“仇富”、“仇贪”心态。部分网民通过对这些网络谣言的参与传播,宣泄着自身的社会负面情绪。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网络谣言产生的根源

下一篇: 网络谣言产生的根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