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和高速增长之后,经济服务化成为主流。由于收入增长减缓和城市化发展减速,按理说住房价格上升也应当减缓,然而在许多国家房价上涨不但没有减缓反而加快、甚至暴涨,房地产业也成为支柱行业,房地产市场呈现火热繁荣景象。
原因在于:(1)由于工业化时期的积累,大部分居民有更多资金可用于改善住房条件;(2)作为一种让居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政策,政府实施住房发展政策,鼓励房地产投资、鼓励居民买房,将房地产业扶持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行业;(3)更常见的是,为阻止减速、推动增长,政府往往采取刺激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创造更多开发商企业进入房地产业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另一方面推高膨胀,造成房地产增值空间大和鼓励房产投资的环境,为炒房者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仍以美国为例,1973年美国的户套比已经达到了1.1。1974年石油危机后,由于采取需求刺激政策,美国经济陷入“滞涨”困境,1974-1983年均增长1.5%。经济乏力和通货膨胀促使企业和居民投资房地产以获利保值,结果导致房价高涨,1973-1984年名义房产价格指数上升2.3倍,年均增长8.7%,远超经济增长率。1985—1990年开始走出“滞涨”,但房价指数年均增长仍高达8.3%。1992-1998年因“新经济”发展,美国房价才趋于平稳。
1999年后,随着“新经济”终结,经济增长率重新滑到2.0%以下。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连续下调,2003年6月降至1%。同时,美国政府实施“住房自有政策”,大力支持低收入者、少数族裔和贫困地区购建住房,包括:(1)个人所得税的住房贷款利息可扣除100万美元的政策;(2)个人所得税可免除50万美元卖房所得的政策(持有5年自用满2年);(3)低收入家庭购房的优惠贷款政策(非固定利率,采用浮动利率降低首付贷款比例);美国金融机构还推出了“次级贷款”方法。美国房地产市场由此空前火热,大规模的贷款和购房、炒房,导致房价不断高涨。1998-2006年,美国名义房价指数上升2.2倍,年均上升10.4%。
由于经济服务化时期的高房价受到政策刺激支持,故一般不会与经济增长关联,也不会持续。而一旦政策改变,高房价就会应声而落,并引发金融和经济危机。美联储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调高联邦基金利率(从1%到5.25%),在高息压力下,次级抵押贷款的购房者无法按时偿还银行利息及本金,以致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房价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