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仪式感建构文化认同
 
更新日期:2021-03-02   来源:   浏览次数:50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詹姆斯凯瑞关于传播的仪式感将传播的目标界定为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②,它帮助人们建构共同体,形成

 
 詹姆斯·凯瑞关于传播的“仪式感”将传播的目标界定为“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 ②,它帮助人们建构共同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仪式”不但彰显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为群体提供了一个认同的空间,同时也成为动员一切社会力量,用以建构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的重要象征资源和文化资源。③
国内电视台前期大量引进国外成功的节目模式,这对我国观众的主流价值观、审美倾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西方文化中存在的个人利益至上、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也随着节目传入我国,冲击我国原有的价值观念,这会导致文化主体性迷失,我国目前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危机。周宪对文化身份/认同研究总结如下:“一方面,认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和未完成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建构性;另一方面,认同又是在话语实践中进行的,在种种象征认同形态中,语言和文学无疑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④郑晓云在《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提到“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和认可”。⑤
文博类节目通过“文化元素+舞台综艺”等方式将观众聚合在一起,仿佛共同举办一场盛大的仪式,借助这种仪式感、场面感极强的节目形式,创造、维系和巩固共同的价值观。通过詹姆斯·凯瑞对传播的定义,文博类节目能够利用节目承载的中国文化元素唤醒国人的文化记忆,分享意义的同时凝聚这一共同体。文博类节目的播放过程、观看过程就是受众集合在一起共同参与一种传播仪式,在这个仪式过程中,重新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以确立我们民族的主体意识,增强文化的认同感。要增强国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重新树立国民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培养国民对民族文化的文化自觉意识和信任。
《上新了,故宫》通过“探索故宫+创新文化产品”这两个固定的版块设置,将过去与现在的人建立联系,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受众共同参与这一传播仪式,从深层次了解文物的魅力和价值。首先通过纪录片形式展现和介绍故宫博物馆中的建筑和文物,然后明星通过小剧场演绎历史人物或文物的前世,嘉宾欣赏故宫时汲取文化元素并找到线索,最后收集学生的文创投稿形成文创产品。节目中围绕故宫的建筑和文物建立了一种传承和创新形式的仪式,建筑和文物从过去传承到我们当代人,守护和传承过程中的艰辛也通过镜头呈现给受众,提升了观众的文化情感,以此激发国民对于历史、国家的文化认同。
流程的设置强化了节目的仪式感,同时对待文物和建筑的态度也加深了文化传承的仪式感,庄重的仪式感会引起人们心中的尊敬,其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件物品,而是突显了文物本身所承载的信念与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人的气节和品质,再加上舞台设计、音乐烘托等,增加民族自豪感,提高受众的文化认同感。2018.12.28期主要讲述藏书及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由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第一套就耗时十年才编成。观看《四库全书》编纂的小视频能够提升大众的文化认同感,让大众对古代书籍有更全面的认识,意识到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自豪和自信。同时工作人员展示四库全书真迹及其他原件时,都是带着口罩,带着手套,小心翼翼的翻开每一面。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会增强受众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使受众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仪式感建构文化认同

下一篇: 仪式感建构文化认同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