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大学生“佛系”心态的影响解读
 
更新日期:2021-03-08   来源:   浏览次数:52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佛系心态的实质大学生佛系心态是一种借助网络传播而受到广泛关注的群体性社会心态,这种心态以一切随缘、佛系超然为标签,是青年群体对价值观念的

 
 1.佛系心态的实质
大学生“佛系”心态是一种借助网络传播而受到广泛关注的群体性社会心态,这种心态以“一切随缘、佛系超然”为标签,是青年群体对价值观念的反思重构以及对社会角色期待的消极抵抗。“佛系”心态所反映出的价值观念与主流的“奋斗价值观”相反,拥有这种心态的大学生主张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活得更加“自在”一些。这种心态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体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面对学业压力、就业竞争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感到疲惫、压抑、无助,从而选择一种防御性的、看似“无欲无求”的“佛系”心态获得自我安慰和情绪调节。
2.佛系心态的积极影响:情绪表达与心理调节
“佛系”心态的存在,有其客观性,是当代大学生面对压力做出的情绪表达以及通过“佛系”心态来寻求心理安慰和心理调节。
第一,“佛系”心态是大学生负性情绪的疏解渠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对更多的挑战、更激烈的竞争、更大的压力和更加多元的选择。“佛系”心态的出现,反映出新时代大学生面对心理压力时的情绪宣泄和心理调节。放下烦恼,立地“成佛”。“佛系”一派平和淡然、自在无为的处事准则,能够宽慰正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下的大学生,帮助其弱化负性情绪。 “佛系”心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大学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不失为一种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方式。
第二,“佛系”心态是为大学生自我调节的心理依据。拥有“佛系”心态的大学生,通过降低自身需求,从而对外在事物表现出兴致不高的“无所谓”态度,因为“不想要”所以“得不到”也无所谓。实际上,这些大学生所谓的与世无争和看淡一切多是一种自我掩饰的假象,充满着被迫成“佛”的无奈与无助。[陶志欢.高校“佛系青年”现象的生成逻辑与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05):97.]复杂的情境使一些大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和无力感,而“佛系”的出现恰好使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缓解和宣泄,他们借助风轻云淡的“佛系”话语,通过暂时的妥协来平衡心态,抚平内心的不安与急躁,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种合理解释,以此寻求一种心理安慰。通过宣称自己宠辱不惊的“佛家”境界,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于大学生调节心态,避免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的发生。
第三,“佛系”心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大学生摒弃功利主义。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市场经济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思想在社会上蔓延。商品的生产者们有意将一些商品刻画成为时尚、高端的社会符号,为了销量进行不正确的价值引导,使一些大学生认为拥有的物质越多越能够彰显他们的价值,在同龄人中引领潮流。受其影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扭曲,贪图享受,追求物欲的满足,浪费了青春,荒废了学业。而“佛系”心态所倡导的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从某种程度上能够降低大学生对物欲的追求,避免功利主义的不良影响。
3.佛系心态的消极影响:精神懈怠与价值偏离
虽然“佛系”心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大学生调整自身状态,但其负面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任由“佛系”心态在大学生中蔓延,则会影响其健康成长。
第一,“佛系”心态使大学生失去奋斗动力。“佛系”心态表现出的低欲望、慢行为,甚至不作为的心理倾向和行为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进取意识和奋斗精神。一些大学生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会感到失落沮丧,如果不能及时调节,就会产生心理落差,出现绝对化、灾难化等认知偏差。自己的能力和竞争的公平性产生怀疑,社会公平感和自我效能感减弱,追求理想的热情也有所降低,进而采取了顺其自然的“佛系态度”,失去了奋斗动力。“佛系”心态在短期内能够帮助大学生释放学习压力、缓解疲惫。可一旦这种心态成为一种常态,长期沉溺在舒适圈中的大学生,最终会丧失了奋斗拼搏的动力,安于现状。
第二,“佛系”心态会导致大学生偏离主流价值。当大学生的理想志向短期内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转而修炼“佛系”心态时,他们的注意力则向个体转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其乐。如果放任这种心态的发展,终将导致大学生丧失高远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理想信念是照亮大学生前进道路的明灯,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始终是统一的,个人最高价值应当是为社会做出贡献,如果只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忽略了承担社会责任,大学生就难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没有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就会导致“佛系”大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主流价值的逐渐分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大学生“佛系”心态的影响解读

下一篇: 大学生“佛系”心态的影响解读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