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教书育人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要求我们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改变思路,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并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找准关键、突出重点。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环节,还是在课程实践环节,都必须将教书育人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例,在讲授计算机组成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介绍计算机组成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广泛的前沿用途来开阔学生的眼界,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来展现中国近年来在科技方面的迅猛发展,例如在讲授第二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史》中,加入我国自主研制的天河计算机的思政内容,通过讲解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峰值性能以及在石油勘探、高端装备研制、工程设计与仿真分析、遥感数据处理等领域的成功应用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我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的非凡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消除因网络或国外媒体的一些不实信息和不当言论对大学生产生的误导倾向。
(二)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理念的探索当中,不妨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构建教学理念,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经过教师或者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在教师教学所采用的目标和策略,能够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
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例,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摒弃掉以往“满堂灌”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将知识呈现者的身份转换为学习促进者,注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理论内容转换为理论问题进行学习,将讲授的方式转换为研讨会的形式进行讨论,将课程习题的答案转化为共识进行总结,启发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从而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的相关理论以及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知识出发,将计算机组成中的核心CPU中的指令系统、CPU的指令和功能、CPU的控制单元串联起来,结合具体芯片应用的知识,对知识点进行融合与扩展,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例如以一个微处理器的基本构成为知识点,使用MIPS模型机说明实现一个给定指令集的CPU典型指令的执行过程、数据通路的建立以及采用单周期、多周期和流水线方式下的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所需的知识点和初步的设计思路,促使学生不断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针对核心知识点进行研讨与交流,全面启发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掌握,同时依据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强化课程建构,对环节不断提炼和精简,切实保证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