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教学思政内容的挖掘和融入
 
更新日期:2021-03-10   来源:   浏览次数:114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教学思政内容的挖掘和融入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就好比教师是营养师,思政内容是我们每餐食品中所含有的营养元素。营养师并不是直接从餐食中

 
 教学思政内容的挖掘和融入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就好比教师是
营养师,思政内容是我们每餐食品中所含有的营养元素。营养师并不是直接从餐食中提取营养元素来供给就餐者,而是根据实际的操作间情况和每种食品所包含的不同的营养元素的特点,通过合理的加工和匹配,呈现出不同类别且营养全面的佳肴。教师只有将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合理的挖掘和课程融入,才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育人、育德、育才的有机统一。
(一)从知识点挖掘和融入
1、知识的应用
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例,从计算机应用的广泛领域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从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到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的九死一生,向学生讲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同时也可以在计算机应用中引入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案例,从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产出、专利申请、人才投入、企业规模、风险投资、产品应用等多个方面向学生讲解我国人工智能从低起点到现今综合实力的飞跃,向学生呈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2、知识的市场
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例,从计算机中央处理器中引入中国芯,从龙芯、威盛到麒麟系列的逆境产生与快速成长,再到某国贸易战的霸凌打压,向学生呈现技术自主、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同样我们也可以在一些反面的教材、警示性的案例中挖掘思政元素。例如,震惊国人的“汉芯事件”,阻碍了中国自主创芯的黄金机遇,更是成为某高校永远不愿意提及的耻辱,通过案例向学生呈现加强职业素养、尊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职业素养是人在社会群体中自由生存的基本前提,保护知识产权则是对知识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秩序稳定,才能调动人们创造的主动性,促使一代又一代人进行刻苦钻研,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进步。
3、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更能改变社会生活。人们通过知识来认识世界,了解历史,预测未来。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例,通过讲授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学习、获得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特别是科技的飞速进步发展与国计民生的关系。以2020年初全面爆发的新冠肺炎为例,我国之所以能够打赢新冠肺炎战役,很大部分依靠的是新兴技术的应用及数字化能力的全面提高,如建立疫情信息发布系统、打造智能化疫情防控体系、布署自动化全基因检测分析平台、开展5G远程会诊技术等,以此来引导学生加深理解现代科技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水平改善的密切关系。
(二)思政模块的整合与融入
将思政元素从课程知识点中挖掘出来后,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将思政模块进行重组,在广度上延伸思政元素、在深度上解读思政元素,从而有效地促进思政知识点与专业理论结合体的内涵发展。
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例,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总体分为四篇,从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发展应用到系统总线、存储器和输入输出系统的理解;从计算机的算术逻辑单元、指令系统、指令流水、RISC技术及中断系统等CPU的结构和功能的掌握到控制单元的功能和设计的学习,课程从设计思想与实现措施的角度对计算机组成的整体架构与核心部件进行了科学的呈现。以计算机组成原理各篇的每个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体作为“知识-思政”点,将“知识-思政”点进行串联融合形成“知识-思政”线,再由多个“知识-思政”线形成一个“知识-思政”面。从“知识-思政”面的角度引导学生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中进行思考和实践。例如将计算机组成比喻为一个人,那么计算机主板相当于人的躯干,支撑着整个身体;显卡相当于人的容貌、声卡相当于人的声音,是人直观的特性;硬盘相当于人的肚量,肚量越大,装的东西也越多;系统总线、输入输出系统相当于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窗口;网卡相当于人对外的社交能力;CPU相当于人的大脑。具化为大脑的CPU中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得益于CPU中的算术逻辑单元、指令系统、指令流水、RISC技术及中断系统的协同工作。计算机一切运行机制均基于对快速准确的计算率和高效的系统性能追求。在课堂教学中对计算机组成进行形象比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社会科学层面上来分析,大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起点,是实现人类核心价值的主控场,是人行为认知的总指挥。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固化在大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于外界信息窗口的交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并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社会理念,确立公民步入社会后的基本遵循,凝聚社会共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教学思政内容的挖掘和融入

下一篇: 教学思政内容的挖掘和融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