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史湘云“易装”的文化价值
 
更新日期:2021-03-11   来源:   浏览次数:39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文化价值是文化理性存在的感性显现。文化价值是价值对象在规范和优化人的生命存在方面所具有的好的特质,是人文化自己及其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创造、追求

 
 文化价值是文化理性存在的感性显现。“文化价值是价值对象在规范和优化人的生命存在方面所具有的‘好’的特质,是人‘文化’自己及其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创造、追求和遵循的那种价值。”基于文化价值内涵、外延的界定,本文所谓“易装”的文化价值指,人在规范、优化生命存在方面的异质性特征,并在与周围世界联系中创造、遵循的价值。史湘云“易装”文化价值是对文化功能的深化,具有方法论意义,即从逆向思维评判《红楼梦》中与史湘云相似的人物形象。此外,史湘云奇人“易装”文化价值有助于考察曹雪芹的服装审美思想观念。这些皆是《红楼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首先,重新认识、评价《红楼梦》中与史湘云“易装”相似的人物形象。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史湘云易装”潮流“在大观园引出一股易装热。”从一个人到大观园中其他人,这是“易装”现象的良好示范效应。《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在湘云的带动下,芳官响应,并付诸行动。她卸装宽衣,与宝玉划拳,众人评议道:“他两倒像是双生的兄弟两个。”又,“宝玉将芳官扮成男子”,李纨、探春把荳官扮成小童。芳官改穿男装,并改名为耶律雄奴。湘云又把丫环葵官,打扮成小子的模样,并为她取名:韦大英。是不是有天地间唯有大英雄可以不受传统服装文化观念的束缚、限制呢?芳官、荳官、葵官三人不仅“易装”,而且改了名字,在女性男性化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这说明着装自由在大观园的底层中存在。
《红楼梦》中,王熙凤服装有4次描写,这4次描写中,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主,它体现出王熙凤“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换言之,这说明王熙凤是女人的身子,男人的性格,即女人中的男人。《红楼梦》第三回,有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之语,王熙凤理家才华、能力胜过须眉男子,多矣。王熙凤内在性男性化与史湘云“易装”外在性男性化不同,史湘云“易装”外在形式体现出她男性化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概言之,王熙凤内在性男性化偏重于物质;史湘云外在性男性化指向思想、精神。
其次,史湘云“易装”文化价值有助于考察曹雪芹的服装审美思想观念。一方面,史湘云“易装”没有否定传统服装文化价值。《红楼梦》中,曹雪芹所描写人物服装与不同人物性别、年龄、社会阶层、身份、等级、审美风尚等相吻合。体现主流、正统、正宗传统服装文化理念,这是“男女不通衣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的要求。关于《红楼梦》中人物服装描写的虚实问题,启功先生说:“男子的多虚写,女子的多实写。女子中又是少女、少妇多实写,老年、长年妇女多虚写。”人物服装虚与实是相对的,虚实兼容,不可绝对化。也就是说,《红楼梦》中人物服装处理是真实性、艺术性、审美性的结合;另一方面,湘云“易装”体现出曹雪芹服装审美思想观念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多态性,即曹雪芹是以欣赏的眼光打量《红楼梦》中女易男装的个人或群体。每个人都“住在各人的衣服里”,作为“人类第二皮肤”的衣服不仅是感性的物质存在,更是思想的、审美的存在。在大观园的小天地中,史湘云“易装”是追求娱乐化的需要,表现服装审美陌生化的效果,无可厚非。在我看来,史湘云“易装”依然能体现出曹雪芹对中华民族传统服装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美为出发点,以善为旨归,美在善中,美善统一。这符合中华民族个体或群体对服装的认知习惯、思维模式和审美旨趣等要求。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史湘云“易装”的文化价值

下一篇: 史湘云“易装”的文化价值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