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形成课堂自觉纪律的建议
 
更新日期:2021-03-11   来源:   浏览次数:52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马卡连柯认为纪律首先是教育的结果,其次才是教育的手段。课堂自觉纪律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纪律是强制、他律、被动的,新型课堂

 
 马卡连柯认为纪律首先是教育的结果,其次才是教育的手段。课堂自觉纪律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纪律是强制、他律、被动的,新型课堂教学中追求民主、自律和主动的自觉纪律观念,在新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课堂自觉纪律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师生合作,共同拟定班规
课堂自觉纪律形成的前提便是有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班集体,它的存在要有一定的秩序即班规。在制定班规的时候,教师可以多方面采纳学生意见,让学生自由发表对于班规的看法,然后选取一个合适的时间来制定这个将要长期执行的班规,在制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觉得必要的条款并且自由发表对于不满意地方的修改意见,最后师生共同拟定违规的惩罚。班规的条数不宜过多,惩罚要本着清楚明白、立即执行、一律平等的原则进行。学生面对自己参与制定的班规,执行力度也会增强,教师需要做的便是不断地强化学生对于班规的执行。郑州二七实验小学以“温馨班规”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引导学生形成“教育需要惩戒”的共识,并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参与下自主制定并遵守“温馨班规”。传统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参与制定班规的流程,学生将班规视为一个个汉字的拼凑与严格的要求,师生合作,学生有参与感意识到自身是其中的一部分,执行效果便会更好。
2、管理权转移,由教师全面管理到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对于纪律的认同作为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指学生在行为和情感上与规范趋于一致,从而自觉接受规范的现象。学生对于纪律的认知是一个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学生自身对于纪律的认可。在他律阶段学生认为纪律只是外在束缚自己的条条框框,看不到遵守纪律所带来的自由与方便;在自律阶段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纪律,自觉地对纪律进行遵守,胡晓洋指出课堂管理的“他律”到“自律”实际上就是由教师对课堂的全面管理转向学生的自我管理[6]。课堂由教师和学生构成,学生的数量占课堂的绝大部分,他们的举动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管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严格把控教室的一举一动,教师主导着整个班级,但是这样的管理不仅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而且管理的效果也不好。引导课堂管理的主导者由教师走向学生自己,比如将学生自己认为需要遵守的纪律以及违反的后果以承诺书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如果出现不遵守承诺书的现象就要受到相应惩罚,比如为班级打扫卫生。
3、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性
学生对于纪律的主动遵守是课堂自觉纪律形成的标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遵守课堂纪律,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只能被动的执行老师的要求,学生丧失课堂中的自主权,比如很多教师要求学生晚自习上不准讨论问题,但是当学生真的遇到不会的题老师又不在身边时,问题就会得不到解决,老师禁止晚自习讨论问题的根源在于防止学生借讨论问题为由随意交谈,但是制止学生随意交谈的根本不在于禁止,而在于学生的自觉性,所以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讨论问题,但提前和学生商量好违纪处罚,使学生自我规范、自我管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此外,新型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在班规形成过程中发表自己对于班规的意见,进而可以主动遵守既成的班规,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的过程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班级的独裁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服从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维持课堂纪律,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是纪律的破坏者而是纪律的维护者,学生角色的变化赋予学生不一样的权利与义务,学生潜意识会在课堂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适应新的角色从而自觉维护课堂纪律,教师应该不断地强化学生的主动性。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形成课堂自觉纪律的建议

下一篇: 形成课堂自觉纪律的建议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